让教师的发展成就学校的发展

本报记者 文华 孙静 胡乐彪
  每月一次“教学论坛”,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小课题研究,写教学反思,“走出去、请进来”……在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平台。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成就着自己,而教师的不断发展又成就着学校,提升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问题即课题
  在舜耕中学,每位一线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教师们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作为研究课题,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教学,使研究贴近教学实际、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研究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空挂”现象,也使得教师们不再对课题研究望而却步。“这个同学的思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他的想法给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数学教师张百中在“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课题研究中,体会到了课题研究带来的快乐和激励性评价给自己教学带来的好处,还让他发现了这种评价在学生身上引发的可喜变化。有个学生比较调皮,学习成绩不大好。有一次,他发现这个学生的作业写得比较好,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下了一段激励的话,并随后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大声读了一遍。没想到,学生们哗地鼓起掌来。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名学生后来将他写的这段话贴到了自己的床头上。
  每学年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经过梳理、汇总、筛选后,确立个人或几个人的小课题。小课题的研究贯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学年结束,教师根据平时的研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升华,撰写研究报告。为促进小课题研究的开展,学校先后制定了《舜耕中学“五星级教师”评选方案》等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学校教科研工作会议。为鼓励教师积累素材,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每月编辑《教师资讯》,为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研究与学习资料;每年将教师们的优秀教科研成果结集成册。2008年,学校一次性发放教科研奖金6.5万元,其中一位成果优秀的教师一人就获得了5600元的奖励。据统计,学校现有课题106个,其中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9个,市、区级课题36个,课题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今,在舜耕中学,“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都是研究者”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们在研究中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成就感。
“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
  2008年,薛城区评选出11名首届“薛城名师”,舜耕中学有3位教师当选。而自1996年建校以来,该校已有28位教师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奖。这些优秀教师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效益?校长黄飞提出:“名师不能满足现有的名,要让自己的名更响更亮;名师不仅要有自己的名,而且要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有名。”
  为有效利用学校的名师资源,发挥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舜耕中学在全区率先成立了教师培训中心,提出“名师成就名校,名校铸就名师”。为了促进每位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开展“拜师结对”活动,要求每位“薛城名师”、“学科带头人”带一位青年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师徒”之间签订“互帮互学协议书”,制定详细的计划与措施。学校每半学期对“师徒”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教案记录及听课记录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进行总结交流。3年前,作为“徒弟”的薛宝才老师曾因5次试讲不理想而哭过鼻子,如今,他不仅成为骨干教师,而且担任了教研组长,成了“官儿”。说起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他不无感慨地说:“当初,‘师傅’工作上近乎苛刻的严厉,让我们简直无法承受,而生活上对我们的关心体贴却又让我们温暖感动。回想自己成长的历程,看到自己现在取得的成绩,我由衷地感到在这里工作是我的幸运。”
  从“拜师结对”中受益的不仅是“徒弟”,“师傅”们也受益匪浅。“开展‘拜师结对’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对青年教师是一种幸运,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一种压力。”首届“薛城名师”、校教导主任褚衍伟说,“按照学校的规定,每个月,师傅要讲一节优质课,徒弟也要讲一节优质课。你想,师傅如果讲得还不如徒弟,脸往哪儿放啊,还怎么带徒弟?”
“教学反思使我的教学实现了质的飞跃”
  “堂堂都要写反思,课课都要写教后记,面对这样的规定,刚进舜耕中学的我真的后悔进了这样的学校。现在好了,写课后反思与教后记,已经成了我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学反思使我的教学实现了质的飞跃。”曾经一个学期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5篇论文的徐鸿雁老师,说这话时一脸的自豪与兴奋。学校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在反思中改进,在不断的改进中积累,在不断的积累中实现提升。随着凤凰彩票的推移,教师们写教学反思也逐渐由“规定篇数、限制字数”的硬性规定,变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成了教师们不吐不快的写作享受。
  随着网络的普及、推广与应用,教师们的教学反思也逐渐由纸上手写,“升级”到网上发布,使得教师们的写作不仅快速便捷,而且更便于交流和共享。2006年,学校开设了网络教研平台,每位教师均实名注册网络教研博客,建立虚拟教研组。教师们在博客中写教学体会,写教学反思,让更多的人学习借鉴、评论争鸣;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在网上发布,让更多的人帮助解决。网上教研、撰写博客使教学反思的写作实现了提升,老师们往往是走下讲台,就坐在电脑前把课堂上的得失成败及时记录下来。有的教师一周最多撰写20篇博客文章,不少文章被网络或期刊转载或刊登。“上完课之后如果不及时去写,一放或是第二天再写,我肯定就写不出来了。写教学反思对提升我的课堂教学水平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物理教师刘庆云这样说。
“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请进来,扬人长,补己短,促进自我提高。这是舜耕中学近年来坚持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做法。“只要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花再多的钱也值得,我们不心疼。”这是校长黄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校办学资金紧张,但是无论怎样紧张,也想办法压缩其他开支,将更多的资金用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仅2008年一年,学校用于“走出去、请进来”的资金就达12.6万元。学校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至少一次,中层以上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不少于两次。学校先后组织教育干部、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分批次外出学习考察,从省内到省外,从衡水中学到洋思中学。为扬长避短,巧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次外出考察学习归来,要写出考察报告、学习心得,或作专题报告,或上汇报课,做到少数人外出学习,多数人受益。
  今年,学校与洋思中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其中,两校每年至少集中举办一次“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活动,互派教师开展讲课、说课、评课、学术交流活动。学校还将专家、名师请进来,为教师们作报告,上示范课,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同专家学者的零距离接触,专家学者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不凡的见地、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着教师,影响着教师,加快了教师成长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