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发布日期:2009-06-02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605次
本报讯(记者 韩普生)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切实把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省教育厅在《意见》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领导,逐级建立责任制,落实工作职责。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进一步搞好职业院校的布局调整,加大并优先保证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将作为确定国家级示范院校、省级及以上重点院校评审、国家和省的实训基地建设等扶持项目的重要依据。就业率低于90%和就业质量不高的职业院校,不得评为省级及以上重点院校、达标示范学校。
《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必须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所有职业院校都要与相关企业、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凡能够实行“订单培养”的学校或专业,都要积极与企业、用人单位联系,并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
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把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探索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职业院校首先要建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位要满足办学规模需求,设备要及时更新,努力构建“仿真”或“全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同时,要采取措施,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通过提供设备和技术、投资入股等方式,共建实训基地。积极争取有条件的企业提供生产车间、实验室、研发中心等资源,作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职业院校要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及时吸收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补充、更新教材内容。要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点。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扩大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
开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展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平台。《意见》提出要逐步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逐级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做到“校校有比赛、层层有榜样”,以点带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参加全国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将作为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确定国家、省职业教育扶持项目的依据之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今后45岁以下的专业教师,所教专业凡是能够通过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均要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毕业生的就业预期适应社会需求与现实,切实做到自食其力。职业院校都要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等相关选修课程,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创业,对创业的毕业生实施援助行动,提供政策、技术、智力等支持。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