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积极探索教育督导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 程斌 通讯员 周宇航)近年来,威海市环翠区不断健全素质教育评估机制,构建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学校评价体系。通过采取过程督导和综合评估相结合、专项督导与随机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该区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保证了区域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
  构建“基础”+“特色”的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学校的自主发展。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该区以发展性教育评价方案为依据,设立了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和特色指标,积极推动学校实施校本管理和依法自主管理,努力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素质教育实施策略和发展模式,促使学校真正成为自主、自觉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探索出“习惯养成”、“科技领航”、“经典诵读”、“生活化教育”等多个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实施“过程”+“增值”的学校办学评价策略,促进学校的特色创新。环翠区教育督导机构在评价方法上,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主体的多元化。定量和定性结合,突出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定期评价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突出社会评价。该区将通过局长信箱、行风热线、调查问卷、网上调研等过程性方法了解、掌握的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中,尽可能广泛地引导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评价,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创设了家长、社会了解、理解和支持素质教育的氛围。在评价过程中,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追求平庸的面面俱到,而是鼓励优势发展和特色创新。评估报告不强调横向比较,而是注重自我提升,强调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即学校自身的“增值”过程。
  建立“表彰”+“推广”的激励机制,促成学校间的良性竞争。对发展性指标和特色指标的评估,取消了百分考核和位次管理等简单、机械的反馈形式,以针对性、指导性强的评估报告形式反馈各学校的督导评估情况。为了鼓励学校发展,环翠区还根据年度重点工作要求,设立“规范管理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学区建设先进集体”等多个奖项,对获奖单位在年终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给予公开表彰,大力宣传,并在第二年初召开的典型学校先进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推广他们的特色经验和有效做法。把评价结果与评优选先、绩效考核挂钩,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在各学校间形成了互相学习、公平竞争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