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教育滋润生命成长
发布日期:2009-08-12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540次
本报记者 陈德亭 通讯员 张坊庆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一中近年来以“孝心教育”为基点,全力打造“塑造学生人格的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为生命开启爱的心扉
2008年,齐陵一中向学生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请写出爸爸妈妈的年龄、爸爸妈妈的生日、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没想到这样一张简单的调查问卷竟难倒了不少学生,有70%的学生不能准确回答。这样的调查结果让学校感到震惊,引起了学校的警惕。这些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中相当一部分心中只有自己,没有集体和他人,厌恶劳动:发现地上有一个铅笔盒却视而不见地迈过去;坐公交车有很多学生大摇大摆地坐在座位上,对旁边站着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或怀抱幼儿的阿姨熟视无睹;有不少学生在学校是个人见人爱、乖巧懂事的好学生,一回到家就变成了“小霸王”,冲父母乱发脾气、自理能力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有的学生都上初一了竟不会自己叠被子……这一幕幕引起了学校深深的思考。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需要家校之间的紧密配合。如何找到一个有效“载体”来开启家校结合的德育之门,开启学生道德情感的心扉呢?
该校在实践中反思,在摸索中发现,找到了一个“支点”。一场以“孝心教育”为基点,以“感恩滋润生命成长”为特色的德育活动在齐陵一中正式拉开了帷幕。
营造“润物无声”的感恩文化
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活动一启动,该校就开始精心营造孝育校园文化氛围。他们把教学楼二楼墙壁变成了长达30多米的“感恩画廊”。16个教室都开辟了“班级孝育文化墙”、“孝心小文章”、“孝心名言”等专栏,虽有不同的创意设计,却有着同一个目标——于点滴中熏陶学生的孝心。
与此同时,该校还开设了孝育课。孝育课上,教师给学生们讲孝敬父母的人和事,组织学生们开展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活动,让“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走出来,从书本的白纸黑字上走下来,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影响学生的行动,熏陶学生的心灵。
“孝心教育只是一个基点。”该校校长路国秀说,“我们从很多家长的感谢信中得到启发,决定将孝心培育提升到感恩教育这一新高度,全力打造‘塑造学生人格的教育’。”为此,该校实施了一系列“激荡学生心志”的感恩活动,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从感恩学校到感恩父母,到感恩他人,再到感恩祖国,该校在感恩教育的征程上一路前行,一路开花。目前,该校的感恩教育已经走进了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乃至习惯,融进了学生的心灵和品格。
为生命积淀浓浓真情
感恩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思想的启迪、人格的升华、生命的洗礼,更重要的是弥漫于学生、家长、老师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一份浓浓的真情。
“翻开儿子那本厚厚的日记,亲切感人的文字顿时扑入我的视野,如涓涓细流流入我的心田。一年来,儿子就是这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写下了一行又一行感恩的文字。那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段段感恩的情怀。我仿佛看到孩子在懵懂中面对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好奇地睁开了眼睛。”该校初一(3)班学生王云柯的妈妈在谈起开展感恩教育后自己孩子的变化时感慨地说。
让感恩教育不断延伸
时至今日,感恩教育已深入到齐陵一中每个学生和教师的心中。
因为感恩,学生在生活上有了一份责任感:“以前,我在校园里看见走廊上有废纸片从来也不去捡,只觉得又不是我扔的干吗要捡,反正总有人去捡。现在我明白了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保持校园清洁是我的一份责任。”
因为感恩,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一份责任感:“以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是被老师和父母逼迫的。现在想来,作为学生,把学习搞好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职责。如果连这个职责都履行不好,又怎么能在将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呢?”
感恩教育改变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前总认为我的工作是累并痛苦着,而现在则变得轻松、快乐了。轻松,是因为如今我们的家长对学校的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视,所以现今工作起来事半功倍,同时我自己也有了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冰心的这句话曾激励了很多人,现在它成了我们齐陵一中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追求。”路国秀说。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