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不离不弃的教育莲花落
发布日期:2009-10-14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798次
本报记者 李 妍
在黄河故道冲积而成的鲁西平原上,流传着一种唱腔简单、风格质朴的民间曲艺形式——莲花落(音lào)。曾经,一张桌子,一盏汽灯,一条凳子,一位艺人高亢坚韧的吟唱,陪伴听客们度过了一个个津津有味的夜晚。
如今,有一位教师用自己35年的美好时光,演绎了一曲对农村教育不离不弃的莲花落。她让农村学生享受到爱的教育,让他们的生命美若莲花。她就是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高唐县固河镇中心小学教师杨桂香。
“我不能离开这些农村学生!”
1974年,17岁的杨桂香成了村里的民办教师。在那个农村孩子上学普遍比较晚的年代,她比自己的一些学生大不了多少。她迅速地把自己变成教学能手,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思想品德样样都教,因为她是学校一、三、五年级唯一的教师。而这样的“复式班”,杨桂香一教就是10年,直到1984年,她才成为专职的语文教师。
民办教师的工资很长凤凰彩票每月只有十几元钱,杨桂香对这样的低工资却没什么抱怨。“那时候,包管着那么多学生,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哪有凤凰彩票去花钱呀,一年到头不买衣服是常事。”她说。
1985年,丈夫所在单位招聘公办教师,教学水平出众的杨桂香完全够条件被优先录取,离开这所偏僻的农村小学,到徐州市石油管道局所属的学校去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教师职业,而且工资很高。“成为公办教师”,这样的诱惑对于一名民办教师来说,实在是大。当她来到教室和学生告别时,学生们流着泪,拽着她的衣襟不舍得她走。杨桂香哭了,她一个一个地抚摸着那些哭脏的小脸,心里有个想法越来越清晰:“我不能离开这些农村学生!我要让他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于她的这个决定,丈夫和亲戚朋友都不支持,却也劝不动她。
夜深人静时,杨桂香多少次默默地盼着念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转成公办教师呢?而她这一等就是13年。这13年的付出和所得不成比例,但是当学生亲切地称她“老师妈妈”时,杨桂香觉得自己很幸福。
“我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毫无遗憾!”
1998年,杨桂香被破格转成了公办教师。但这幸福里伴着心酸和永久的愧疚。
1996年,高唐县举行民办教师转正考试。杨桂香正带着毕业班,拿不出精力复习备考。这年5月,她的老父亲突然病重入院。学校领导体谅她的难处,让她停止带毕业班,先侍候老人并准备考试。但杨桂香看着这些朝夕相处的学生,总觉得在会考前夕突然把他们交给别人不太放心,怕影响了学生们应考的状态。她没有接受领导的好意,而是继续和凤凰彩票赛跑,全身心地教着学生。在父亲住院的一个多月里,是哥哥嫂子在病床前侍候,而她只去看望过一次。哥哥劝她:“你今年不教,明年还可以教,可父亲只有一个,失去就永远地失去了。”同事们看不过去了,都劝她:“不教这拨学生,还可以再教下一拨,学生总是有的,但转正的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有了。”她仍不为所动。
遗憾最终刻在了杨桂香的心底。当学生会考结束,她急急忙忙赶到医院的时候,等女儿不来的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谈到这里,52岁的杨桂香红着眼圈,声音哽咽地说:“当时,我真没有想到父亲会走得那么快,总觉得还有凤凰彩票照顾父亲。这成了我一辈子愧疚的事。但对教过的每个学生,我都毫无遗憾,因为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从参加工作起,杨桂香的教学成绩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1989年她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1997年由于工作突出,还不是公办教师的她光荣地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这在全县是绝无仅有的。错过了民办教师转正考试的杨桂香,在1998年被破格转成了公办教师。
在杨桂香的办公室抽屉里,记者见到这样一件“古董”——二胎准生证。这张1989年由高唐县固河镇签发的二胎准生证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她的丈夫却从未见过。1983年,杨桂香的女儿出生,而当时属于民办教师的她是符合条件要第二个孩子的。但是,整天忙着照顾学生的她哪有凤凰彩票再要孩子呢?所以,杨桂香就把这张证锁在抽屉里,根本没让丈夫知道。她家也成为当地教育系统唯一的独生子女家庭。而对这个唯一的女儿,杨桂香却算不上一个好妈妈。
“你对学生比对自己的女儿有耐心!”
杨桂香有两个“家”,一个在村里,那里有丈夫、女儿,她却不常住在那里;一个在学校里,那里有她离不开的学生。
因为是农村小学,有些家远的学生要住在学校里。这些学生生病怎么办?冬天蹬被子怎么办?虽然学校安排了值夜班的老师,可杨桂香还是不放心,她干脆搬到了学校的一间空闲的简陋的小屋里。无论寒暑,每天夜里,她都会至少起来三次去每间学生宿舍巡查一圈。
1986年起,在杨桂香的学校小屋里住进了一个叫张玉花的女学生,她却不是杨桂香的女儿。这一年,杨桂香又迎来了新一届学生,很快她了解到班里有个叫张玉花的小姑娘,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好,对孩子根本谈不上照顾。杨桂香看不下去了,她把这个8岁的敏感自卑的学生接来跟自己一起住;而自己4岁的女儿却被她送给母亲抚养。张玉花在这一住就是5年,直到小学毕业。在这5年中,杨桂香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张玉花的吃喝拉撒睡,并辅导她的学习。当张玉花考上大学后,杨桂香又资助她1800元钱,并为她置办了全套的生活用品。
其实,张玉花的故事在杨桂香的教育生涯中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件而已,她帮助、资助过多少学生已经无从计算。作为教师,杨桂香有个特点,那就是对自己教过的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她家访的足迹遍布学校辖区的村村落落。有的学生成绩有波动,有的家长没来开家长会,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杨桂香一发现问题,就会马上骑上自行车找到学生家里,不厌其烦地找家长谈、邻居谈,有时来回就需要一天的凤凰彩票。杨桂香的周末常常就是这样度过的。
而对自己的亲生女儿穆聪,杨桂香却没有付出这么多。从小就跟着姥姥生活的穆聪,在自己做母亲之前一直和杨桂香“亲”不起来。在穆聪的记忆里,妈妈不曾陪伴自己玩过、不曾好好辅导过自己的功课,她常常抱怨妈妈:“你对学生比对自己的女儿有耐心!”杨桂香也常常自己寻思:“是呀,我真是对学生更有耐心,一面对学生,就不一样了。”放暑假、寒假了,女儿和她打个照面,在家呆不上一星期,就去姥姥家了。杨桂香对此也觉得心里酸酸的。
2000年,杨桂香的“大女儿”张玉花参加工作了。第一个月180元的工资拿到手后,张玉花骑上自行车就到高唐县城花了120元买了一个座钟送给杨桂香,那座钟一直用到现在。已结婚生子的穆聪听说后,对妈妈说:“行,妈妈,你这些年没有白忙!我理解你。”
“跟学生在一起我的心不老!”
近年来,高学历的教师不断补充到学校来,但是杨桂香发现有些年轻老师存在一些思想问题。有的老师不喜欢农村学生,嫌他们卫生习惯不好、语言不文明,有的嫌学生脑筋反应慢,有的老师厌烦单调重复的讲台生活等。杨桂香觉得这些问题很严重,教师不爱这些农村学生、不能扎根在农村,怎么能办好农村教育呢?
杨桂香焦急地想着各种办法。2006年,这所农村学校成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拥有专门的活动教室。每周五下午,她都会准时地和全体教师一起学习陶行知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的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她常常用陶行知的那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名言鼓励年轻老师端正教学态度,改进教育方式。经过3年的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成为学校教师培养的“黄埔军校”。
山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杨桂香深深感到农村学校存在的差距。年过半百的她,匆匆踏上了外出“取经”之路。远到烟台、潍坊、济南,近处到聊城、莘县的一些名校,杨桂香跑得不亦乐乎。高明生校长对记者说:“杨老师是自觉自费去外地学习的,从没有要求学校报销任何路费、住宿费,更别说出差费了。而她学习回来带给学校的改变是巨大的。”舞蹈、莲花落、书法、绘画……各种特长班办起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杨桂香用新的教学理念手把手地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2000年参加工作初愁得哭鼻子的谷双双,在杨桂香的全程帮扶下2007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多名年轻教师都成为县里小有名气的优秀教师。
按照规定,52岁就该退居二线了,可杨桂香不但带着主课还兼着班主任。领导劝她休息,可她说:“跟学生在一起我的心不老!我要上课上到退休的那一天。”
对于自己在这所偏僻的农村小学的35年的坚守,杨桂香平静地说:“教育没有贵贱之分。我只是做了人民教师应该做的,没想到党和政府给了我那么高的荣誉。”2007年,杨桂香被选为高唐县人大代表,今年她被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
杨桂香喜欢听家乡的莲花落,她以对农村教育深沉、无私的爱,开启了无数农村学生不一样的人生。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