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成为最幸福的事业

本报记者 赵德 曹现锋
  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妈妈”;在她的眼里,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平等地享受爱的阳光;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让每节课都具有科学与艺术的魅力;在她的带动下,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她沉醉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逐步成长为一名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她就是全国模范教师、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小学教师张立新。
爱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从事农村基层教学工作18年,张立新不懈追求着一个做出色园丁的梦想,将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她的无私奉献给学生留下终生都无法磨灭的印象。刚踏入教坛的那个冬天,教室窗户虽然封了油纸,但依然寒气逼人。当看到班里的贫困学生因没戴手套小手被冻得通红时,张立新心疼了。一天下午放学后,她赶到县城,买回了毛线,连夜为学生编织手套。一副、两副、三副……十多天过去了,每名学生都戴上了温暖的手套。从此,为贫困学生织手套、围巾成了她接手新班级后的“固定科目”。2005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张聪聪在来信中写道:“张老师,又到了隆冬时节,身处寒冷的北国,我想起了刚转到您的班级时的一幕。那时,我就像一只胆怯的小鸟,一切是那么陌生,一切令我那样紧张。当您把亲手编织的鲜红的围巾围在我的脖子上时,我的心沸腾起来,‘妈妈’这两个字在我的脑海中闪了几十次,呼之欲出。是这条围巾,给了我信心、勇气和力量,伴我走过了小学、中学,直至走入大学校园。想起您,我不再孤单和寒冷。”
  在张立新眼里,学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每一名学生都是“白天鹅”,都充满朝气与希望,都应该平等地享受爱的阳光。对于学困生,她更是多献出一份爱心:嘘寒问暖,微笑激励,牺牲自己的休息凤凰彩票,给他们补缺补差。学生盛平,从小失去母爱,性格孤僻。一次,张立新发现他不写字咬着铅笔在走神,就轻轻走到他身边,故意给他一个台阶,微笑着问道:“哦,盛平,是不是急着写字就用牙削铅笔呀?”“嗯。”他敷衍着。张立新接着说:“这样不行,会伤着牙齿的。来,老师帮你削吧。”当张立新把削好的铅笔递给盛平后,被深深感动的他很认真地写起了字。张立新以这件极其平常极其细微的事为契机,不断地与盛平谈心、交流,终于帮他摆脱了母爱缺失的阴影,走上了健康的人生道路。盛平经常和人说:“张老师真好,就像我的妈妈!”
创新,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张立新在教学中总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为了上好每堂课,她翻阅大量的资料,反复修改教案,精心设计教具,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对着录音机练发音,对着镜子练表情,花费的凤凰彩票和精力是别人的数倍。
  为了使每堂课都具有科学与艺术魅力,张立新常要搜集大量的课堂素材,有时连同事、家人都被她发动起来。在教授《植物的叶》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叶的五彩缤纷,她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叶,请同事帮着制作出精美的叶画。为了找到更多的典型植物,她求丈夫跑到离学校几公里远的沭河边挖水草……每节课后,张立新常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对老师的教法、教态有什么意见?”“以生为鉴,可正师表。”可别小看学生,童言无忌,童心可贵,她以前讲课时“眨眼”、“皱眉头”等一些习惯就是学生指出后才改掉的。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以观察实验为显著特点的科学课,由于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很难发挥这一学科优势。如何让农村学校的科学课“动”起来?张立新结合农村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她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瞧,我的标本集”、“叶画创意暨征文比赛”等,把大自然当作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教材,让学生走进田野采集树叶、花瓣,加上自己的创新和想象,制作标本集和叶画。7名学生的作品在全国叶画大赛中获特等奖。
  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张立新还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缝沙包”。她引导学生制订缝制方案,从面料选择到沙包内填充物,以及针法的缝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学生利用课外凤凰彩票自主缝制出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沙包。在展览沙包的同时,又开展了比比谁制作的沙包更漂亮,更有创意,看看谁的玩法更独特等活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
  张立新自主设计的“家校联系卡”、“作业自助餐”、“班级银行”、“雏鹰展示台”等,均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学生谈起自己最喜欢的课时,异口同声地回答:“最喜欢上张老师的课!”
传艺,让人格具有独特魅力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立新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外,还积极主动地扶植青年教师,她坚持每学期至少为青年教师举办一次业务讲座,悉心传授教学经验。她热心培养青年教师,并积极同他们探讨、研究。青年教师李明霞参加市优质课评选时恰好张立新生病发烧,张立新在学校卫生室里一边挂吊瓶,一边帮李明霞梳理教案,等药液滴完,又马上与李明霞一起进课堂,从语言、教态到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李明霞终于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并取得了省优质课二等奖的好成绩。另外,张立新辅导的胡丽莉老师获全省美术优质课一等奖,张传云获全市科学优质课二等奖,田洪芬、郭传菊、董春燕老师在全省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在张立新的带领下,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这种现象被县教研室誉为“特级教师效应”。实施新课程以来,张立新每学期都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示范讲课或通研教材,并随时和全县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为他们解疑答惑。另外,张立新还为乡镇培训教师800多人次。今年春天,张立新参加了全市首届名师论坛,她的题为《追逐梦想,放飞希望》的报告深受老师欢迎,产生了广泛影响。
追求,让理想获得一种永恒
  多年来,张立新始终活跃在教改的最前沿,潜心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把教改实验当成一种乐趣,把教科研当成事业的敲门砖。她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杂志,学习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现,寻找教学突破口,在教学改革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立新根据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教学任务重的特点,对备课方式进行了改革,从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教具的准备与使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后的收获与反思等方面着手,进行集体备课,既给年轻教师提供了成长锻炼的平台,又减轻了老教师的备课压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做法得到了领导及教学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县推广。她主持的教研课题“运用‘探究—研讨’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县教研室评为小学自然学科一等奖。德育课题“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背景下品德与社会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获国家“十一五”课题阶段性科研成果二等奖。她参加了《科学》(青岛版)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编写,组织全体师生编写了校本读物《科学小百科》、《美丽的叶画》等。
  执著追求无止境。18年农村一线教学生涯让张立新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她说,她干的是最幸福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