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路奠基
发布日期:2009-10-31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5259次
本报记者 任甲斌
高建,山东省莱芜十七中语文教师,自1994年从教以来就担任班主任,1997年开始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16年来,他务实创新,尝试把传统的孝道文化与现代的感恩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开创了一条“以孝养德”、“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新模式。2009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教育创新班主任。
以孝养德,培植爱心,开创班级德育新途径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父母是学生最亲的人。只有教育学生热爱父母、关心长辈、学会感恩、学会感动,才能让“爱”随着学生的成长延伸。
为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密切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建老师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引入班级管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将“孝道”由己及人,由“小家”到“大家”,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
举办“孝道”论坛,营造感恩知报的氛围。他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我为父母献孝心”活动。例如:为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做一次饭,洗一次衣;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陪父母上一天班,看父母怎样流汗、如何劳心,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然后在“孝道”论坛上展示,师生共同分享。论坛自开设以来,学生的心灵被一次次地震撼着,被深深地感动着。
来自农村的学生李俊庆写道:去年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特别闷热。吃午饭的时候,我一边吹着电扇一边抱怨:“夏天真难过,哪儿也找不到凉快的地方。”正在埋头吃饭的父亲看了我一眼,说:“砖窑的门口最凉快。”当时,我还不屑一顾。星期天,我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看父母怎样流汗”,来到村里的砖窑。父亲是出砖的,就是把烧好的砖一块块搬到一辆地排车上拉出砖窑,然后再一块块整齐地码在窑前的空地上。在外面没看到父亲,我就跟着一位工人进了窑。一进窑就像进了火炉,越往里越热,全身的汗一下子就出来了。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弓着腰不停地往车上搬砖。站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挥汗如雨,我的双眼模糊了。父亲一直没有发现我。当我含着泪叫了一声“爸爸”时,父亲才抬起头,吃惊地向我喊道:“你来干什么?这里这么热,中了暑怎么办?快出去!”然后不由分说地把我推出了窑门。窑里窑外两重天。我这才明白了父亲说的“砖窑门口最凉快”的意思。看着满身是砖末的父亲转身又走进窑里,我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泪水不仅仅是心疼父亲的泪,更多的是痛恨自己的羞愧的泪。我家的收入绝大部分就是靠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砖一砖“搬”出来的。父亲这样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我何尝珍惜过?我在学校里有时懒得到伙房提水,觉得一元钱无所谓,就“潇洒”地直接到楼下的超市里买一瓶矿泉水;看到同学有手机,我回家对父亲旁敲侧击地说也想要,遭到拒绝后还对父亲充满怨恨。想到这些,我就觉得自己简直不是人……
李俊庆后来又将这件事在班上进行了演讲,整个班级都为之动容。“砖窑门口最凉快”这几个字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第二天,每位同学都上交了一份感悟。他们学习态度明显改观,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亲情通信”,挖掘家庭教育潜力。高老师深知对学生的教育绝不能仅靠学校、老师,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健康地成人、成才。他经常鼓励学生定期以书信的方式与父母沟通,通过书信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情况,反馈自己对父母的言行失误,表达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要求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嘱托和人生经验用书信的方式告诉孩子。这种书信联系的方式成为家长与子女感情联系的纽带。
学生郑锡浩与父亲关系紧张。他对父亲的说教不理解,父亲一说,他就火冒三丈,父子直接沟通难度很大。他的父亲为此非常苦恼,曾经与高老师交流。他的父亲说,自己好歹也是一级部门的领导,但管得了那么多的下属,却管不了自己的儿子。后来,在高老师的帮助下,他的父亲尝试给他写信。前几封儿子虽然看了,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反应。这位父亲没有灰心,继续一天写一封,放在儿子的书桌上,让儿子一放学就能看到。儿子的行为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说话没了冲劲。终于在他写了第十封信以后,儿子给他写了回信,向他认了错,把父亲感动得不得了。是书信打开了父子之间的心结,也是书信使儿子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刘诗琦,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她与继母关系紧张,学习情绪低落,成绩一度下滑。高建老师了解情况后,引导她尝试与继母进行书信沟通,让她多进行自我批评,最终达到了相互谅解、相互宽容,使亲情、温暖重回家中,她自己也走出了心理的阴影,阳光、自信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升华“孝道”观念,激发永恒爱心。百善孝为先。从学生升入高中的第一天起,高建老师就带领他们一起学习诵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并把《弟子规》推荐给家长,让家长也一起学习。他还利用各种活动、各种机会,帮助教育学生升华传统“孝道”,使得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当裴兆钰同学突患脑部疾病需要高额医疗费时,他任教的班的同学第一个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得知尹逊杰老师身患重病,他任教的班是全校自发捐款最早的班级;为地震灾区捐款,高老师任教的班的学生更是踊跃,是全校捐款最多的班级。他任教的班里还有一个志愿者小分队,经常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敬老院参加公益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努力追求和谐的班级氛围
音美特色班的学生个性突出,桀骜不驯。但从高建老师所带的音美班里走出来的学生,个性突出且礼貌有加,特长显著却不骄不躁,甚至比普通班的学生还文雅。专业课老师都愿意和高老师做搭档,因为上专业课时在组织学生方面不用花费力气。这种良好的班级氛围是高老师一点一滴、循序渐进、精心经营出来的。
尊重差异,关注后进。音美特色班的学生并非都有音乐、美术天赋,爱好音乐、美术。有的是在初中时文化课基础较弱,考高中普通班有困难,才改学音乐、美术的。因此,差异特别大:专业课好的,文化课就弱;文化课强的,专业课就很不好。他们对未来缺乏自信,目标模糊。
作为班主任,高建老师在新生一入校时就召开主题班会,并请一些优秀毕业生来校现身说法,使他们及时明确目标,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李阳,专业课有很高的悟性,文化课却一塌糊涂。他自认为学习没希望,又自恃家庭条件优越,整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为了转化李阳,高老师开始走近他,观察他。当了解到李阳的头像素描功底不一般时,高老师心里就有了改变李阳的方案。一天,吃完午饭,高老师把李阳叫到办公室,让他和自己一边整理办公室一边闲聊:“听专业课老师说,你在头像素描方面很有天赋。抽空给我画一张,行吗?”“老师,我哪有什么天赋啊?”他倒挺谦虚。“有没有,给我画一张不就知道了?下午活动课,我们就开始吧!”李阳画得很认真、很专注。画完后一看,果然不错。高老师伸出了大拇指:“好样的,行!这不就是我的照片?”这时,高老师发现李阳的眼睛亮了许多。第二天,高老师把李阳画的素描精心装裱后挂在了办公桌正上方。这极大地鼓舞了李阳。虽然他中间也有反复,但由于端正了学习态度,他的专业课有了质的飞跃,最终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录取。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到的方法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被他们所理解,被他们所接受。
张扬个性,创设平台。音美特色班的学生兴趣广泛。作为班主任,他不用老眼光看学生,对有“毛刺”的学生不是一味地“关、卡、压”,而是“疏、导、通”。高老师认为,个性是人生的名片,是创新、创造的宝贵财富。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出如工厂流水线上生产的统一格式的零部件,而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尽情展示,生命的活力尽情张扬,创新的思维尽情展现。
在班级建设中,高老师为每个学生都创设了展示个性的舞台。在学习竞赛中评选“学习之星”,在“孝道”论坛中评选“道德之星”,在运动会上评选“体育之星”,在书画展中评选“绘画之星”、“书法之星”,在器乐比赛、文艺汇演中评选“音乐之星”,在志愿者活动中评选“助人之星”,并隆重颁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自信,体验成功。
自主管理,自我锻造,全力打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长期的工作实践使高建老师认识到:班主任工作包罗万象,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目前,根据学生实际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班级管理必须变刚性的制度约束为柔性的人性化协调,变教师的强制管理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走一条人性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班级管理之路。
“自主报名,竞争上岗”,展现学生的责任心和公信力。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班集体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高老师大胆采取班干部“自主报名,竞争上岗”的办法;在考查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让那些学习成绩较好、责任心强、有较高威信的同学自觉地积极参与,通过竞选演讲、公开投票选出班干部。选出的干部主动性好、责任心强,成了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同时,“自主报名,竞争上岗”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他所带的两个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获得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一等奖”、“书画比赛一等奖”、“歌咏比赛第一名”、“书法比赛二等奖”、“运动会第六名”、“优秀连队”、“精神文明连队”等。
“自我锻造”,自我约束,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音美特色班的个别学生经常盲目效仿一些“艺术大家”,男生长发披肩,女生奇装异服。针对这些现象,高老师教育学生,学习艺术首先要学会做人,必须做到四个字——“实实在在”。也就是说,要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学习。
同时,高老师与班级自律委员会成员依据《中学生行为规范》,并参照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班级管理细则,如作息制度、作业完成及上交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奖惩制度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模范团员”的评选制度。细则是评价学生的标准和尺度,要具有公开性和稳定性。用细则规范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同时也用来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从而使管理更客观、更明确、更具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外部细则变成个人内在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这样一来,学生学有了方向,个个都能严格自律,并能把个人行为与班集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音美特色班的学生,自认为有点绘画、演唱特长,推崇所谓的特立独行,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对此,高建老师把“自主报名,竞争上岗”选拔出的班干部组成了学生仲裁委员会,把现代法律观念引入班级管理。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由仲裁委予以裁决并作出相应的处罚。这样的处罚措施易于让学生接受,也有利于学生增强集体观念、维护集体荣誉,效果比单纯的批评教育好得多。
16年来,高建老师所带班级连年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多次被评为莱芜市先进班集体。他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莱芜市“创新型班主任”、“优秀班主任”。2008年,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高建老师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加强专题阅读,提升写作能力”的子课题“以著作为专题的阅读写作研究”的研究实施。2009年,他承担了市级科研课题“普通高中选课与走班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走班制背景下教学班的管理”研究,选课与走班制教学为全省提供了选修课开设的借鉴模式。
“滋兰蕙树十六载,沧桑砺洗育英才。”16年来,高建老师坚持“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育人原则,遵循“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以孝养德,培植爱心”班级教育新模式,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人成才。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