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学生的幸福密码
发布日期:2009-11-03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840次
本报记者 管恩武 张庆亮
学生的成绩有进步吗?恐怕没有一位教师、家长、校长不关心。但是,学生在学校里幸福吗?大概就很少有人关注了。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说:“其实,这是我们应该首问的问题。把学校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地方,是广文中学的第一追求!”
2007年1月,广文中学面向全校5000余名学生,开展了一次学生幸福感调查。主要内容是:你在校园里幸福吗?如果把幸福指数分成十个等级,你的幸福指数有多大?你幸福的根源在哪里?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调研是完全开放的,要求学生写出带来幸福感的十个重要理由,从最重要的开始。结果显示,学生在校园里的幸福指数为8.16(最高指数为10),幸福感的来源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丰富的文体活动活跃了课余生活,锻炼了自身素质;各种活动让学生自主举办,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师资力量强,教师素质高;同学间团结友爱,互助和谐;校园整体面貌好,卫生整洁;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自主互助课堂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整体素质高,相互学习的机会多;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学校知名度高。
与此同时,广文中学还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等分别进行了“你心中的理想学校的要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中的理想学校”与“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如出一辙。比如活动丰富多彩,有可供选择的自己喜爱的课程,有可以自由活动的凤凰彩票,有好教师,环境整洁优美,有多媒体设备,课堂生动有趣、气氛活跃,有完备的体育设施和场所,以及有物美价廉的餐厅等。
可见,一所能给学生带来幸福感的学校,一定是学生心中的理想学校;而学生心中所期盼的理想学校,也一定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由此,广文中学找到了破解学生幸福密码的钥匙,启动了“提高学生校园生命质量”的系列行动。
行动之一:让活动成为学生幸福的重要载体
在两项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学生活动,选修课程位居第二,而至关重要的课堂,却“意外”地落到了第七位和第九位。
“学生之所以喜欢活动,喜欢选修课程,是因为这些内容是他们自主选择的,代表着自由、兴趣和个性。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切身体验,获得个人成长。”赵桂霞校长说,“但是我注意到,学校组织的许多活动,家长并不积极支持孩子参加,甚至班主任老师有时也不情愿,有的学科老师还抱怨活动影响了学习。”
为此,广文中学把这些能够明显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使之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以课程标准要求之,以课程纲要规范之,以学分管理保证之,确保学生活动、选修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当然,构建怎样的活动课程体系,也必须倾听学生和教师的声音。
学校分别面向在校生和已经离校的毕业生,开展了“你希望学校举办什么活动”、“哪些活动对你的影响最深远”等调研,同时向全校教师求教:“哪些活动对学生的成长价值最大?”
结果有了,对策也就有了。学校构建了九大活动课程体系,包括: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主题教育课程、节日课程、社团课程、阳光60分课程、离校课程。
每个活动课程均实行“主题引领,模块推进”,明确规定课程目标、模块内容、实施方式、活动凤凰彩票、评价办法等。在实施方式上,注重“自主参与,实践体验”,所有活动均由学生竞标承办,学生参与情况实行学分管理。在实施要求上,坚持活动课程的个性化,“必选课程项目与自选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艺术节作为节日课程的重要部分,是广文中学素质教育的传统项目。每年历时一个月的艺术节,有合唱比赛、歌手大赛、课本剧表演、乐器展演、主持人竞台、演讲比赛等12个模块。学生必须在艺术节获得规定学分,以保证获得基本的艺术素养,但选择哪个模块参加,则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
2008年,学校继成功实施了“根系广文,胸怀天下”的“离校课程”之后,又于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周,成功举办了以“千日之成,始于今日”为主题的“入校课程”。
“离校课程”主要为“帮助学生找到心理停靠点,用更足的力量迎接未来挑战”,设有主题班会、主题校会、校园送别3大模块。
“入校课程”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做好三年规划”为目标,设立了走进广文、认知自我、规划未来3个课程模块,9个具体课程内容,共36学时。
活动的效果可以用“震撼”、“轰动”形容,社会反响强烈,省、市教育部门高度评价。尤其是“离校课程”,接收广文中学毕业生的高中学校,好评如潮。
行动之二:让教师成为学生幸福的不竭源泉
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在“理想学校的要素”描述中,“高素质的教师”被学生、教师、家长、校长、专家5类人员不约而同地列入了前四位。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既是学生幸福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幸福的需要。”赵桂霞校长认为,“一所关注师生幸福感的学校,必定首先要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
2008年,广文中学又多了一块牌子:“广文教师发展学校”。这标志着广文中学的教师发展迈入了常规发展、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发展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了必修、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群体确立课程内容,如问题学生的转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堂的有效管理等。调研每学年一次,课程内容根据教师的学年需求进行更新。在课程实施方式上,根据教师的意愿,必修课程大多采用“校长视线、专家报告、读书工程、课堂研讨”等方式,选修课程则更多地通过“周四沙龙、青蓝工程、广文讲坛、课题研究”等得到落实。教师参加教师发展的情况实行学分管理。这些举措满足了教师的发展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发展。
赵桂霞校长认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有幸福感的学生;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一定能给学生带来幸福。”
学校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调研:“请写出你心中的好教师的标准,从最重要的开始。”结果令人惊讶:排在前十位的要素中,有7条与教学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特别是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排在前四位的,竟然全部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要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只有3条,而且最高排在第五位。
怎样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的教育行为?学校又在学生中征集“你最希望教师改正的行为”。根据学生的反馈汇总,学校制定了“广文教师爱生十条”,全部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要求。
同时,学校深入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同步征集“学生喜爱教师的理由”。从获奖教师的“理由”中提取其共有特征,整理形成了“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十大特征”并印发全校。
教师发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得到学生认可了。在一年一度进行的“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中,指数达到10的教师由上一学年的40%提升到62%。
行动之三: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重要历程
学生在校园里,70%以上的凤凰彩票是在课堂度过的。关注学生的幸福,必须关注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重要历程,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毫无疑问,课堂首先要得到学生喜欢,学生喜欢的课堂才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广文中学的调研发现,在学生喜欢的课堂要素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开放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注重实践、体验的课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
所以,需要构建满足学生课堂要素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理想的课堂不仅能带给学生愉悦,还要实现高效的目标。课堂达标好,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内化,从而带给师生更高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所以,需要构建师生共度幸福历程的“高效愉悦课堂”。
2007年6月,广文中学在5000名师生中开展了“高效愉悦课堂关键要素”的调研,采用小范围开放式问卷筛选要素、大范围参与调研、数据汇总分析三步工作流程,面向教师、学生两类对象,针对“高效”、“愉悦”两个目标,“正向”、“反向”两个角度,共确立了8个调研纬度。
数据显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配合、教学方法成为师生关注度最高的要素;教师语言、学生状态、教师状态、课堂气氛等因素也因为反差较大而备受关注。
高效愉悦课堂的关键要素被捕捉,理想课堂模式的探索有了明确的突破口。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广文中学学科教学规范》基本解决了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高效落实问题。
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调研发现,学生对教材内容没兴趣,或者前置知识造成了学习障碍,导致学生形成学习难点,都可能会使学生不喜欢学习。据此,学校通过整合教材、建设“引桥课程”、实施“习题训练知多少”这三条途径,使国家课程生本化,满足了各类学生的需要,学生变得喜欢学习了。
高效愉悦课堂的效果如何?与改革前相比,中考各学科A等率连年提升,有的学科提高16.7个百分点。师生成就感大大增强,幸福感因此提升。2008年1月的调研显示,学生在学校的幸福指数由8.62提高到9.15。
行动之四:让家庭成为学生幸福的主要基地
上述三大行动令人欣喜。但引人注意的是,学生在家庭的幸福感却没有由此提升,指数一直保持在6.5左右。
2008年1月,广文中学进行了“学生家庭生活质量现状调查”,面向潍坊市范围内同层次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生,调查对象各为1000人。
结果令人震惊。对比显示,学生的生活质量随年级升高而渐次下降,与学生的整体满意度(对学校和家庭)成正相关。其中,初中生对家庭、对父母的满意度最低,只有17.6%的初中生对父母表示“满意”,而同样的内容高中生是33%,小学生是45%。19.7%的初中生对家庭“不满意”,而高中生是16.8%,小学生是7.3%。
原因何在?父母的学历水平、经济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初中学生与父母交流最少,20.8%的初中生“从不把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告诉父母”,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父母。
为了增进亲子沟通,广文中学构建了虚拟的“心灵花园”,学生、教师、家长经常漫步其中。“生生心语”让学生自己找知音,倾诉小秘密,“同伴话囊解心声”;“师生相知”让学生选择导师,吐露真情,“导师爱心解惑,师情助成长”;“家校连线”让家长表达心声,教师热线回应,解决育子困惑;“牵手两代”让学校作媒介,做好亲子情感传递,让家长与孩子共赴心灵之约。
仅有沟通是不够的,“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家长”,必须开办家长课堂!学校基于学生的变化和成长需求,设立了针对提高家教理念、三个年级渐次推进的课程体系,并构建了深得家长认同的十大家长课堂模式。
沙龙互助式:班主任主持,围绕课程主题抛出话题,家长分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表本组观点,班主任即时点评,最终形成共识。这不仅实现了课程目标,而且因为家长之间的熟识,使家长课堂由校内延伸到了校外。
专家访谈式:邀请专家走进家长课堂,班主任主持,家长、学生现场提问,专家进行解答。其他家长参与讨论,感悟和学习家教经验。这实现了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亲子间的心灵敞开。
成果展示式:每学期结束,学生以作业、作品、才艺或其他形式展示自己的多元进步,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盯着学业成绩。
学生主讲式:让学生“唱主角”,组长向组员的家长汇报学生的课堂表现、合作学习、与同学交往、参与活动等各方面的情况,便于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案例剖析式:班主任或专家围绕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搜集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点评,用“故事”传递教育方法。家长们感到“就像是说的我的孩子”,对教育孩子有更强的针对性。
团体辅导式:依靠群体力量解决群体问题。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解决亲子沟通中的共性问题。亲子间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吐露心声,大大缓和了亲子关系。
亲子远足式:以活动为载体,将家长课堂开到校园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远足、拓展训练等活动,有效融洽了亲子关系,大大拓展了家长课程的内涵。
三元互动式: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团团围坐,彼此畅所欲言,讲述发生在彼此间的真情故事,倾心交流,以事感人,以情动人,最终三方形成情感共鸣。
恳谈咨询式:由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心理专家组成的咨询团队,与家长面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个性问题。
专家讲座式:邀请专家开办讲座,向家长传递先进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这些办法实现了家长之间的经验分享、专家的高层引领,既解决了家长的个性问题,也有利于解决共性问题。家长们积极参与其中,提升了育子观念,改善了家庭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