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

本报记者 王振宇
  东营市教育局把“三进”工作作为全市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活动载体,认真把好“组织领导关、师资培训关、实践体验关”,确保“三进”工作“进得来,教得好,学得透”。
把好组织领导关 确保“进得来”
  为确保科学发展观进校园“进得来、进得顺”,东营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三进”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推进和领导教材发放、课程设置和督导检查等工作。
  据了解,早在2009至2010学年新学期开学初,东营市就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要求,及时为全市小学六年级、初中二年级和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发放了《科学发展观》教材,做到了“人手一册,不留死角”。
  在课程设置方面,东营市把《科学发展观》教材纳入地方课程(高中为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安排政治(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主要任课教师,详细规定了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专题教学凤凰彩票。
  为保证课程顺利实施,东营市教育局成立由相关科室组成的专项督导检查组,不定期深入学校开展“五查”,即查教材使用、查教师配备、查课时安排、查教案设计、查学习记录,确保“三进”工作落到实处。
把好师资培训关 确保“教得好”
  东营市教科院牟光明院长告诉记者:“从进教材到进头脑,关键在教师。”为确保教师“教得好”,东营市教育局采取了“全员学习,重点集训,政治(思品)课为主,多学科渗透”的工作策略。
  其具体措施:一是紧密依托正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的全省第三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引导全市中小学教师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有针对性地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二是对全市政治(思品)课教师进行重点集训,深入探讨新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使他们进一步增强驾驭科学发展观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大力构建以“政治(思品)课为主,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发挥各学科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占领学校思想和舆论高地。
  据不完全统计,新学期开学以来,东营市教育局针对科学发展观教学,由教科院牵头,先后组织教师集中培训1次,举办专题教学研讨会3次,组织专题教学调研活动3次。
把好实践体验关 确保“学得透”
  “教育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才能取得实效。”东营市实验小学思品课教师刘丽萍老师对记者说,“要让科学发展观进入并牢固地占领中小学生的头脑和思想,光靠说教不行,要借助一定的实践载体,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社会场景,亲自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学生才能真正‘学得懂,学得透’。”
  在推动“三进”工作过程中,东营市各中小学校在抓好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利津县北宋一中开展了“用教育科学反对教育愚昧”大讨论,发动全校师生共同探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教育生活的变化,从中体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市实验中学开展“金秋贴画”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市一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的不同角度探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深入的实践,切身的体验,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弥合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隔阂。一名高二学生在自己的社会调查报告中写道:“我从来没有把这个广播电视里天天都讲的词汇和我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但我现在明白了,其实它就在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