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教育的“突围”之路
发布日期:2009-12-01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778次
本报记者 李妍 吴强 通讯员 晁保平 董效武
2008年初,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以高中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策,要求高中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开齐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消息一出,高中校长反应不一。尤其山东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许多高中学校,长期以来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非应试科目几乎不开设,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的难度很大。高中校长在高考与课程改革的权衡中无疑更倾向于前者。
就在一片观望声中,一位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考成绩卓著高中学校的校长,却敏锐地认定:“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抓住这次机遇,就可能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可能实现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率先突破。”他就是菏泽一中校长王可正。
在菏泽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六中——北大——哥伦比亚。”说的是以何思源、何兹全、佟振合为代表的众多校友走出一条“六中——北大——哥伦比亚”的成才之路。六中即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在上世纪30年代曾是与北京师大附中齐名的一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名校,也是如今菏泽一中的前身。
谈起历史,王可正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是像何思源那样的大教育家办教育,办的是精英教育。如今菏泽一中到我们这一代不能只为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服务,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早改早发展,晚改晚发展,不改不发展。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这是王可正校长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时常说的一句话。
正是在一点一滴的踏实实践中,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素质都不突出的菏泽一中走出了一条敢于创新、大胆改革、实现欠发达地区教育“突围”之路。
音体美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点”
2008年9月21日下午第一节课,菏泽一中教学楼四层西头“图形的奥秘”工作室里,高豪老师正在用多媒体投影仪为30名选修课学生讲解兰花的画法技巧。
多媒体操作台旁,高豪老师的工作桌上摆着鲜花和几个石膏雕塑,靠墙的书柜里是各式各样的艺术类书籍和学生的美术作品。对面墙上挂着高老师手书的一副篆书对联:“变化气质,陶冶性情。”这个充满浓厚艺术氛围的工作室,是高老师和所有喜欢美术学生的家。
在菏泽一中,像这样富有个性的艺术教师工作室还有10个。在办学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先后建设了舞蹈教室、合唱教室、器乐排练教室、美术展室等15个艺术功能教室,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以前,只有艺术特长生才能上的音体美课程,现在我们每个普通学生都能自由选修了,同学们选修的热情可高了。”从小喜欢体育的付兴飞同学,非常庆幸学校从他们这一级起实行了音体美选修走班制。
为什么菏泽一中要下如此大的力气搞音体美课程改革呢?
在教育园地里耕耘了30多年的王可正校长认为:应试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考什么教什么,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把学生缺的音乐、美术、体育教育这一块补起来,而且还要补得精彩。
为此,从2008年秋季开学起,经过精心准备的菏泽一中从音乐、美术、体育开始,率先进行了选课走班制实验。
学校鼓励艺术体育教师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如今,艺术课程开设了“材料与造型设计”、“视觉语言表达(书法、篆刻)”、“视觉语言表达(国画)”、“视觉语言表达(西方绘画)”、“身边的艺术”、“工艺设计”、“图形的奥秘”、“民族民间音乐”、“音乐的情感表现”、“生活中的音乐”、“戏剧创编入门”等选修模块,体育开设了“篮球”、“排球”、“太极拳”、“女子防身术”、“羽毛球和空竹”等模块。
为了解决校内师资不足的问题,王可正校长又把视线投向了社会。菏泽是著名的“书画戏曲之乡”,有很多地方书画戏曲名家,这是一笔难得的教育资源。很快,学校策划了“名家托起七彩梦——名家进校园”活动,聘请多位地方书画戏曲名家担任客座教师,邀请名家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近距离对话与交流。
让艺术体育重新回归每名高中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校园集体舞、女子防身术、国画技法、书法艺术、手工制作等教学内容深受学生喜爱,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在菏泽一中,艺术、体育不再是应付高考的所谓“特长生教育”,而是每日进行的大众艺术修养教育。
实践类课程实现百花齐放
2009年11月9日下午,在近4米高的厂房里,32名高一年级学生正围在一台台精密车床前精心地操作着。曹盾同学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一项操作指令后,非常兴奋地告诉记者:“真没想到,在高中还能学到机床操作。据说,这里的仪器设备比职业学校的还要好呢。”
除了这个金工通用技术实验室外,菏泽一中在2008年暑假一举建设了木工、流程设计等6个通用技术实验室。而且,每个实验室都配有工科出身的专业通用技术教师,完全能够确保指导学生真正去动手实践。
走在菏泽一中的教学楼中,可以看到“联想工作室”、“戴尔工作室”、“苹果工作室”等12个信息技术工作室。目前,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开设了“程序与算法设计”、“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3个模块供学生选择。
在菏泽一中,每学期都有一个特殊的星期,被学生们称为“研究性学习的盛典”。在这一周里,学生不用进行任何常规课程的学习,学校开放所有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功能教室,供学生查询资料、进行实验。学生则自己组成研究团队,自己聘请指导教师,确定研究课题之后,还要进行选题论证。在激烈的辩论、答辩中,每名学生都特别认真,特别投入。
“高中生学习动力调查分析”、“台湾问题的由来”、“开办餐馆的方案与实施”、“如何预防中学生形成网络依赖症”、“暖壶爆炸的原因及优化设计”、“研究NBA看美国文化”等研究性学习课题,显示了当代高中生良好的研究视野。
2009年6月10日,骄阳似火。菏泽城区的5名男孩骑车50多里路,到家在农村的同学家去体验生活。第一次,他们体验了在炎炎烈日下收麦子的辛苦。在农民家里生活一周后,赵涵对妈妈说:“我现在才知道馒头是怎么来的。农民太不容易了,他们把掉在土里的麦粒都一点一点地捡起来。”
在这次为期一周的“走进农村,感受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中,菏泽一中高一年级的三千学子,城乡同学结组,分赴一百多个乡村,去体验生活的甘苦。一周的体验生活虽然短暂,带给学生的感受却异常丰富,他们敞开了心扉,丰富了体验,收获了友谊。而学校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百炼成钢”军事训练、“挑战极限”远足考察、“行业体验,导航人生”等,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将各类实践类课程落实到位的同时,菏泽一中还规划了“幸福人生”、“创意生活”、“乡音乡情”、“素养与能力”、“学科拓展”、“传统文化”、“科技创新”七类校本课程。其中“乡音乡情”系列校本课程特别具有乡土风味。菏泽是著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乡音乡情”校本课程开设了“花乡牡丹”、“花乡书画”、“花乡戏曲”、“花乡武术”等几个模块。
打造完整的品牌课程体系,是菏泽一中的追求。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详细规划了高中三年选修课程方案。其中国家选修模块计划开设近90种,选修学段超过50%的学科能够实现三选一,最多达到五选一,基本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在菏泽一中,所有的选修课程实行走班制教学,建立单元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选课流程。四至六个行政班构成一个单元,学生在单元内实现选课走班,教师则跨单元授课。多种多样的选修模块为学生的多元发展、个性成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改变,从这里开始
2009年5月11日,由菏泽一中学生自己组织的一场大型“庆五四,迎全运”文艺演出,在中华影剧院公演。
在公演现场,作为嘉宾的菏泽市教育局副局长戴文潮对王可正校长开玩笑说:“学生的邀请,我一定来。你邀请,我还不一定来呢。”这次活动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策划,自己向社会各界发送邀请函,共有10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代表应邀来观看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菏泽一中,学生自治活动、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事例每天都在发生。
2008年9月18日下午2点,教学楼前操场上,学生“863”科技创新社团正在召开纳新大会。发起人李航同学遇到了麻烦事:有200多人来报名参加,可是学校对社团有个60人的名额限制。“没办法,我们不得不对要参加的同学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轮筛选,一直进行到第二天上午才结束。这也算得上学校史上最长的一次纳新活动。不过,这说明同学们都很喜欢搞小发明小创造。”李航说。
这个“863”科技创新社团的确很牛,以他们的成员为主刚刚组建半年的菏泽一中太阳能车模小组,在2009年5月举办的山东省创新大赛上,一举挺进决赛,获得了山东省赛区一等奖。目前,学校有近百名学生的自主设计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
在菏泽一中采访过程中,记者对这里的学生充满了敬意。当谈起高考这个沉重的话题时,大家非常自信而平静。高二(23)班的侯振宇说:“高考不是唯一的路。”文静女生邓冰说:“我不跟别人比,只看着自己的进步。”
副校长谢圣稳告诉记者:“真是没有想到,实施课程改革的效果那么明显。现在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与没有实施课程改革的高三年级学生就很不一样。”
本该陷于文山题海的高中生,在菏泽一中的校园里,却轻快地奔走在去选修课的路上,或者投身在火热的社团中。学校现有学生社团40余个,其中凌云文学社、星宇文学社、阳光英语社、春秋茶肆历史学社、“动力十足”物理学社、“863”科技创新社团、惜缘心理社等社团的活动影响广泛。
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深刻改变了教师和课堂。
高二(27)班的史大显同学,格外盼望每周一次的王全升老师的“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关系”选修课。因为选修课上会讲到他喜欢的周杰伦,而且他还负责在课堂上为大家演唱歌曲。
王全升老师把周杰伦、徐小凤等带进了课堂,师生一起听唱流行歌曲,品读其中的诗词意象,体味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关系。王老师的选修课仅用10个课时就为学生补充了30多首经典诗词,而且授课效果特别好。他正在琢磨下学期开一门“唐宋八大家”选修课,以破解高中文言文教学这一难点。
因为开设选修课,菏泽一中的教师变得更爱研究课堂了,更注重课题研究了。
陈洪昌老师在老家过年时,偶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的年味比城市里浓呢?于是,他利用假期梳理研究了菏泽的各种年节民俗,开学后推出了一门“民俗研究”选修课,学生们非常感兴趣。陈老师对记者说:“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让教师放开手脚,充分展示特长,大家的精神面貌真是不一样了。”
高中学校课程改革曾被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水区”。王可正校长介绍说:“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之路上,菏泽一中也曾经靠加班加点拼成绩,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知道那样做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在全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必须有勇气去改革,去实践。课改需要行动,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实际去做。学校师生的变化让我们更有信心把改革引向更深处。”
从艺术、体育选课走班开始,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品牌课程体系,菏泽一中这所百年老校以她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中学校同样可以实施高水平的课程改革,而全省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向更高层次迈进。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