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优质教育金名片

本报记者 商荣宾
  这里是“农圣”故里,《齐民要术》奠定了华夏大地的农耕基础;这里是“文祖”桑梓,“仓颉造字”点亮了中华文明的智慧灯火;这里是蔬菜王国,“绿色革命”成就了全国亿万农民的致富梦想。
  这里,就是山东省寿光市。寿光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典型经验,这种经验成为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作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早实践者,近几年来,寿光教育已从均衡走向优质,开拓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教育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自由地放飞希望和梦想。寿光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省素质教育先进市、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市。
  针对如何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辉煌,寿光市教育局局长崔建军提出:要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和责任感,强化品牌、质量、机遇“三种意识”,以深化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倾力打造教育“航母”,维护好寿光优质教育品牌,让寿光教育扬帆远航。
中小学重点建设工程:
构筑起优质教育发展基石
  在寿光城区东部、风光秀丽的弥水西岸,一所占地46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8亿元,可容纳9600名学生就读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建桥学校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本着“生态校园、理性秩序、传承文脉、情感空间”的设计理念,学校建成后,校园将处在蓝天、碧水、绿林之间,是一所富有“人文、生态、活力”的现代化、生态化、示范性校园。在建桥学校建设现场,记者了解到,除实验楼和体育馆外,在建的18栋单体工程楼已有16栋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内外墙的处理。到年底,这16栋楼将全部完成土建工程;明年3月,在建的18栋楼将全部完工。原计划18个月的建设工期有望提前半年完成。
  这是寿光市实施中小学重点建设工程的一个生动缩影,是进一步优化全市中小学校布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重大举措。今年以来,寿光市计划总投资9.6亿元,突出抓好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一座座美丽的、现代化的学校在寿光大地上崛起。投资3000万元的东关小学于2009年6月开工,预计今年12月竣工。侯镇分别投资1200万元和1500万元,建设地沟小学、实验小学;投资300多万元在镇二中新建综合楼。羊口镇分别投资4000万元建设中心小学、寇家坞小学,投资近100万元为杨庄小学建塑胶跑道。洛城街道投资1200万元建设屯田小学;投资500万元建设了镇三中教学楼。化龙镇投资1650万元建设裴岭小学、镇中心小学。孙集街道投资650万元建设镇中心小学;投资近1000万建设孙集二中图书实验楼和伙房餐厅。营里镇投资4600万元建设教育中心和镇二中实验图书楼。田柳镇投资300万元,为镇一中建设图书实验楼和教学楼,投资600万元翻建实验小学。纪台镇投资1000万元为镇一中、中心小学建设教学楼、图书实验楼和塑胶跑道。文家街道投资150万元建设了镇中心小学、仉家小学的塑胶跑道。实验中学投资600万元建设教学楼。圣城中学投资150万元建设了塑胶跑道。上口一中计划投资1600万元,规划建设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王望初中计划投资1300万元规划建设教学楼、实验图书楼。田马中学计划投资738万元,规划建设教学楼一栋。北洛初中投资近千万元建设了2栋学生公寓,新建了学生伙房、餐厅。各镇(街道)教办和各学校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村的支持,掀起了建设学校的新高潮。
  在推进中小学重点工程建设中,寿光市注重做好结合文章。一是与创建省、市规范化学校相结合。以细化管理,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为切入点,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促进学校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机制,带动各级各类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积极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今年确定了争创10所省级、22所市级规范化学校的目标,进一步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大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二是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凡是新建或有基础设施改建计划的学校,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布局调整的规划,把握有利时机,加大合班并校的力度。暑假期间,已完成了16所学校的合并,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三是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结合。教育局与房管局联合成立了校舍安全鉴定小组,采取“校校到”的方式,对校舍的安全情况进行逐一鉴定,并下发鉴定通知书。各镇(街道)把危房改造与教育资源整合结合起来,有力地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
  在寿光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大力支持下,寿光市中小学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新开工建设学校9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学校24所,计划总投资9.6亿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截止到8月,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9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新建塑胶操场9个,内部配套投入886万元。
  多年来,寿光市坚持“以同一个标准建设城乡所有学校”,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教育投入,为城乡每一个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从2004年到2008年,全市教育总投入分别达到5.4亿元、6.9亿元、7.6亿元、9亿元、10亿元。近五年来,全市新建校舍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面积达67.08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9.4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7.2亿多元。
  8月31日,潍坊市乡镇双中心校标准化建设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调度会在寿光市召开,寿光市教育局作了典型发言。
  大投入带来了教育的大发展。在寿光市,最好的建筑大都在学校,最先进的设施也在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尽享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育信息化工程:
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的捷径
  2009年6月1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脑制作专家云集寿光现代中学,备受瞩目的“现代杯”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拉开帷幕。
  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是国家教育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一项全国重大赛事,在县级学校举行尚属首次,开创了先河。
  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大赛选择在寿光举行,缘于寿光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和雄厚的实力。
  2008年4月,寿光市成功承办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08年7月,寿光市成功承办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
  2008年12月,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现场工作会议在寿光召开。
  2008年,寿光市13名高中生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中成绩突出,取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资格。
  2009年,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中,寿光市作品共获得全国一等奖8件、二等奖7件,其中一等奖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在信息学奥赛中,9人获全国一等奖,19人获二等奖,其中获一等奖的人数占全省的十二分之一。在科技创新大赛中,2个项目获全国大赛一等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6名高中学生取得保送全国重点大学资格。
  寿光市深入实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把信息化当作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捷径,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了寿光教育信息港,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中心网站设在市教育局,在软件、硬件配备方面投入400余万元。该网集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等于一体,覆盖全市所有学校,千兆光纤到乡镇,百兆光纤到学校,实现了全市高速宽带“校校通”、“室室通”、“教师户户通”。目前,全市教育系统配备有计算机2.5万台,专任教师达到人手一台,学生每10人一台,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还投资购买了“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教育工程系列课程平台,一线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网自由地登录,实现了教师“在线、在家、在校”的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寿光市电教馆与各学校重点进行了“基于教育城域网环境下学与教模式的研究”等5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的实验研究,每个课题都有10所以上学校参与实验研究。在寿光教育信息港上设立“课题中心”模块,对这五大课题的实施方案、每学期研究计划与总结、每学年评选的优秀论文与课件、实验课、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及时进行发布。对同一课题,学校间可互相了解课题实验的进程和研究的成果,实验学校和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该市先后召开了近20次不同类型课题学校理论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参与潍坊市级以上各种课题实验培训6次,参加各课题组研讨会10余次,取得了潍坊市级课题研究成果100多项、省级以上成果近200项,其中,“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与教模式的研究”课题在全国总课题组召开的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课题在寿光市召开了全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得到了总课题组专家的一致好评;“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有40多件作品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所实验校全部通过总课题组专家鉴定,顺利结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为该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寿光市出台了关于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每年重点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与实践活动4项大赛;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专门的奖励措施,积极抓好梯队建设,做到镇有镇队、学校有校队、全市有市队;活动做到了“六定”,即定学生、定教师、定计划、定凤凰彩票、定地点、定制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城域网上协作学习平台和“名师课堂”栏目的功能,全市学科带头人在网上定期开课,及时丰富和更新课程内容;学生则结合自己的需要从中选择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利用电子信箱、留言板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作业、提出的问题等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老师再通过网络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不同学校的学生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名师课堂”栏目则把全市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最优秀课例挂接在网上,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学生则可以直接通过这些课堂进行异地学习,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网上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和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全市100%的专任教师会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45岁以下专任教师会制作网页和动画课件,人人有电子邮箱、教研网站、个人主页、教育博客。教师自主开发的20多个课件在全国大赛中获奖,14个课件出版,700多项作品在山东省、全国优质课等评选中获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1名学生获全国信息学奥赛一等奖,获全国银牌2项;学生创作的60件作品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26名学生创作的12件作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75名高中学生取得了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格。
  寿光市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工程,为城乡每一个孩子机会均等地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为教育质量提升铺就了捷径,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架设了桥梁。
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为优质教育注入无限活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关键。寿光市以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切入点,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全市中小学推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工作现场会、校长论坛、优质课评选、业务练兵、校本培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初步实现了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目标,充分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显著成效。今年,在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寿光市共获得62项奖励。在最近揭晓的2009年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寿光市共有11名学生获得一等奖。
  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实行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地方课程管理办法,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经典文化教育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地方课程,并分年级统一安排课时,严禁任何学校减少教学凤凰彩票、压缩教学任务、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精选布置课内外作业。课内作业可设置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类型,引导学生分层次选择完成;课外作业由知识型、活动型、实践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组成,严格控制课外书面作业总量,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读书读报、诵诗写字、英语风采、小课题研究、实验操作等各种素质展评活动。今年5月组织了小学生才艺集中大展示,1000余名小学生现场展示了书画、演奏、歌舞、制作、探究、诵读等方面的才能,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大力实施“科研兴教”战略,深化教学研究,减少师生无效劳动,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全市承担的国家级教育改革实验课题17项、省级13项、地市级15项,均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11处学校荣获潍坊市“教学创新50强学校”、“个性发展50强学校”称号。初中各学科奥赛近70人次获全国一等奖。初中“基于问题台账的多元合一有效教研模式”获得潍坊市教育创新项目优秀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整合”被列入潍坊市教育局重大问题行动研究。世纪学校“快速识字实验”等课题研究,一年内出版标志性成果5种。今年8月,在“潍坊市教育改革创新成果100例推介评选”活动中,寿光市入选15例。2009年,寿光市共有46人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48人被保送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同时,各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以全市产业发展为导向,瞄准市场,灵活设置专业,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引进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名、优、特、新”品种和100多项新技术。全市蔬菜大棚发展到30余万个,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潍坊科技学院参编的著作《跟着王乐义学种菜》成为山东出版集团精心打造的七大系列品牌图书之一,为绿色蔬菜发展、传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为优质教育提供根本保障
  “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好书、育好人,一个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师资水平。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就抓住了教育工作的根本,就抓住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寿光市教育局局长崔建军对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
  寿光市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发展,以典型带全局。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广大干部教师通过集中学习、理论研讨、时事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组织教师观看《天下父母》、《感动中国》等专题片,让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更加清楚的定位和认识。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广大教师做到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爱生如子、无私奉献;开展“我读书、我成长”教师演讲比赛、“我说我和学生的故事”教育叙事评选、师德标兵评选等师德教育活动,形成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
  寿光市广大教职员工为工作而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无处不在,灿若星河:有的为工作主动推迟婚期,有的为贫困学生慷慨解囊,有的为生病的学生送饭买药……他们爱生如子,舍小家顾大家,甘做人梯,甘做铺路石,像春蚕吐丝,像蜡烛默默地燃烧,为教育事业和学生奉献着,无怨无悔,甘之如饴。现代中学教师魏振恩,年已52岁,在普通高中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8年,教过的学生近3000人。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热情执著,奉献忘我。学生病了,魏老师亲自为学生端上热腾腾的鸡蛋面,为学生忙前跑后;学生悲观消沉时,魏老师及时出现在学生身边,循循善诱,耐心疏导;学生取得了进步时,魏老师赞美、激励,使学生拼搏、进取的斗志更加昂扬。魏老师总是出现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无处不在。魏老师常说:“和学生在一起,永远是幸福、快乐的。”
  学高为师,师能建设至关重要。寿光市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大计来抓,实施“富脑工程”。每年暑期,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集中培训,邀请全国教育专家集中授课,互动交流,近百万元的费用全部由教育局承担。先后邀请柳斌、顾明远、魏书生、冯恩洪、任小艾、朱永新、莫景祺、吴国通等几十位教育专家、名师来寿光作报告、讲课,让广大教师及时学习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经验。派出教师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或挂职锻炼,不断学习、借鉴,不断完善、提高。还选派优秀教师到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学习、交流,开阔视野。同时,寿光市大力推行“校本培训”,使培训更加全面,更具活力和效益。目前,寿光市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00%、99.8%、95.9%,学历提高率分别达到84.6%、64.9%、36.5%,其中75%的小学教师达到专科水平,57%的初中教师达到本科水平,43%的高中教师达到研究生水平,基本达到了“小学教师专科化、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教师研究生化”的目标,为全市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根本保证。
  深入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加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三级名师培养。通过“青蓝工程”、“拜名师、结对子”等活动,要求每位骨干教师与1至3名教师结对子,从备课、说课、教研等各个方面进行帮扶,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头作用。“教学开放日”、“教育教学创新案例”比赛等活动,让广大教师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改革,不断总结、梳理教育教学经验,升华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目前,全市共有山东省特级教师、潍坊市特级教师31名,潍坊市级以上教学能手231名,寿光市级学科带头人234名。这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其中,首届齐鲁名师、寿光一中物理老师常玉如,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让每节课都成为精品。他辅导的学生共有34人获全国物理奥赛一等奖,有1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寿光市努力改善教师待遇,为教师办实事、送温暖。在寿光,教师的工资全部由市财政统一按时足额发放,无一拖欠;上级规定的各项增资政策全部兑现,无一遗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三金”,与城区教师完全一样,无一缺失;在偏远村镇工作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评优和晋级时享受优惠政策。该市实施了“教师安居工程”,在城区黄金地段建设了世纪花园、文汇苑等5处高标准的教师居住区,总共入住3300多户,进一步改善了全市教师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使广大教师能够安居乐业。
  创新无止境,发展无止境。寿光教育从辉煌走向辉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寿光教育竞争活力正在迸发,寿光优质教育品牌更加光彩夺目,寿光教育的明天会更加光辉、灿烂!
(本版照片由寿光记者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