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掉的是什么

李敏
  前不久去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在上课前的间隙,随意翻看着身旁学生书桌上的东西,偶然在几套试卷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套试卷都被剪去了一角。问学生,得到的回答是“剪去的是分数”。
  剪掉了分数,学生会知道自己的分数吗?学生答:知道。
  剪掉分数,既然不是为了不让学生知道,那到底是为了让哪些人不知道呢?这是不言而喻的。
  如此看来,剪掉的的确只是分数。那么,剪不掉的又是什么呢?
  剪不掉的东西有不少。第一,剪不掉的是那把根深蒂固的评价标尺。“政府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教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凤凰彩票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这是我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两年多来所取得的成效和所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但是,陈旧的观念在部分管理者和教师脑中还根深蒂固,一些有悖教育规律的“痼疾”还很难革除。现如今,不少学校尽管在评价中也增加了师德、教研、课题等多种元素,但无论其占多大的比例,成绩永远都是起关键作用的。学校如此重视对教师的成绩评价,教师自然会去抢占凤凰彩票,变着法地去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变着法地去追求成绩。
  第二,剪不掉的是考试这个手段在管理者和教师心目中的分量。在不少管理者和教师看来,考试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法宝”,将考试的甄别功能无限放大,或者在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心目中,只剩下了甄别的功能。我们日常所说的“好学生”、“后进生”,不都是将考试功能异化、将甄别功能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吗?
  第三,剪不掉的是陈旧的“政绩观”、“质量观”。哪个学校考出的学生多,哪个班考得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管理者职务的升迁,影响着教师考核的成绩和职称的评定、奖金的发放,因此,部分管理者和教师不太在意学校特色的发展、学生特长的培养和品质的养育。
  第四,剪不掉的是家长对分数的关注。当今社会,学生家长对学生分数的关注热度未减,这无形之中给学校看重考试的甄别、评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剪掉的不一定是分数,关键的是剪除那些陈规陋习,剪除那些违背教育规律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习惯、做法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