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的学生也“上好学”

本报记者 崔方锋 宋淑青
  在基本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之后,如何让农村学生“上好学”?邹平县全方位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办学条件:农村学校也气派
  魏桥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这所投资1亿余元的学校占地面积280余亩,建筑面积7600余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报告厅、微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体育馆、餐厅、学生公寓、浴室等设施齐全。美术、书法、史地、劳技、德育(团队)活动室及舞蹈室、学术报告厅、风雨操场均按国家一类标准装备。
  在邹平,实现高标准建设的农村学校不止魏桥实验学校这一所。
  台子镇是邹平经济条件较差的一个乡镇,但是这个镇的教育却是全县的亮点,全镇1所初中、3所小学全部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在邹平老百姓眼里,哪个乡镇的教育工作落后,这个乡镇的政府就是不称职的政府。长山、明集、青阳等镇分别投入四五千万元建设中小学。西董镇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鹤伴中学,计划投资3500万元的小学、幼儿园业已动工。黛溪办事处投资4000万元,按省级规范化标准设计,建设规模56个班、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小学,今年暑假后即可投入使用。全县半数以上的农村学校、幼儿园为近5年来新建。这些新建学校标准高、设施新、功能全,“后发优势”明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教师待遇:在农村学校很实惠
  今年元旦期间,明集初中的孙玉芳老师高兴地开着新买的“斯柯达明锐”牌汽车到县城购物、办事,单程只需要十几分钟。而他在镇驻地购买的13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楼,只花了不到8万块钱,比在县城买房便宜十几万元。
  邹平县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壮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自2005年7月1日起,将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乡镇财政发放上收到县本级财政统一发放。农村教师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与县属学校教师同一标准。2009年,农村中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达到3427元。
  在乡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各镇党委政府对教师更是“厚爱一层”,为教师兴建的公寓,面积大,设施全,房价还不到县城的一半。
  从2003年起,邹平县实施“农村支教”工程,32所城乡学校结成对子、捆绑发展,每学年互派骨干教师顶岗任教,对口交流,联合举办教研活动。借助邹平教育信息网,城乡教师即时开展网上教研、集体备课等,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育科研:农村学校不逊色
  2009年6月,山东省中小学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研究现场观摩会在邹平召开,主会场就设在远离县城的一所农村初中——九户初级中学。而此次会议参观考察的学校中,农村中小学占了一半。
  教育科研水平低常常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软肋,而在邹平,每所农村学校都确定了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专题,如九户初中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魏桥实验学校的“绿色阅读”、临池初中的“主体教育”、梁邹小学的“赏识教育”、高新小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序列化研究”、明集初中的“随笔化作文”教学、焦桥初中“自主发展教育”……研究和创新在农村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教学系列达标活动”、“教学‘双优’活动”、“科研能力达标活动”、“科研‘三争’活动”等常规性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