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我们这样上

本报记者 文华
  在诸城市枳沟镇中心小学,说起写作文的感受和体会,学生们个个滔滔不绝。
  记者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作文课,学生们抢着说:
  “因为作文给了我们乐趣。”
  “因为我们不怕写作文。”  
  ……
  让学生们喜欢上作文的,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吕映红。
  吕映红让学生们喜欢上作文课,是因为她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学生害怕写作文,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好作文。许多时候,学生愁眉苦脸、搜肠刮肚,为的只是如何才能凑够教师规定的字数;教师怕教作文,不知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文,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作文教学不再高耗低效。
  吕映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使得“老大难”不再是难题。她将学生作文的“写”与“评”相融合,使批改作文成为学生作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们在批改和赏析中学习写作技巧,感悟写作之道。
  吕映红的作文教学改革开始于6年前,而她改革的灵感最初来自于她在自己孩子身上所做的一次不经意的“试验”。
  因为忙于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吕映红有时候顾不上为自己的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作文。有一次,两个孩子拿着作文让她批改,她顾不上,就教两个孩子互相批改作文。没想到,这让孩子从中受益不小。
  这件事给了吕映红以启发:“在不少语文教师那里,批改作文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两个班的学生,100多篇作文,做到篇篇面批不现实,教师只能浏览一遍后写上几句简单的评语,譬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表达准确、主题明确’之类,评语的指导性差;学生面对教师的评语,似懂非懂,或者只对其中赞赏的话语感兴趣,而忽略了教师的建议,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作文。甚至有些教师的评语往往带有指责口气,学生很少从写作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写作积极性受到挫伤,久而久之,造成写作心理压力过重,缺乏写作兴趣。这样的作文批改模式,使作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正苦于找不到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吕映红,从自己孩子身上所做试验的效果中明白了“作文难”的症结。
  于是,她尝试着将自己孩子互相批改作文的做法运用到了作文教学中,开始了“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
  “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学生作文过程的完整性,通过引导学生赏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自主互动”是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放权”,让每名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评结合”是将作文的赏析和评改结合起来,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脱节、反馈不及时的弊端,缩短作文评改的周期,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动笔写作文——教师批改作文,写评语——学生看评语,教师讲评。这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普遍而固定的模式。这种作文模式往往使得学生的作文过程患上“消化不良症”——学生下了很大工夫写作文,但是没有让每次作文收到应有的效果,学生没有真切地明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吕映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改革力求消除这种“消化不良症”,将每一次的作文课做深、做透,让学生彻底消化、吸收。
  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吕映红就引导学生们进入了形式多样的“赏”和“评”阶段。
  “赏”首先是从两名学生之间开始的。课堂上,两名结对的学生认真阅读同伴的作文,用着重号标出优美的词句和段落。接着,在小组内欣赏,评出小组内的优胜者。在此基础上,班内举行“小小诵读会”或者“小小演讲会”,把标出的优美段落在班内交流,方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提高。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的习作好在哪里?读了同学的习作,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第二次合作学习,从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写作主题等方面进行探讨,重点解决“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的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在班内举行“小小讨论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对同伴的习作进行讨论。“小小讨论会”使学生加深了对同伴习作的理解,学习到了同伴的写作技巧,也使学生的心智得到拓展,心灵得以放飞。
  通过两轮的讨论交流,每名学生对同伴的作文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时,吕映红就引导学生给同伴的习作书写评语,称之为“同伴赏语”。“赏语”以肯定长处为主,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写出眉批和总批。同时,指出同伴作文中的不足。学生书写“赏语”的过程,也成了提高自身鉴赏评判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
  给同伴写好“赏语”后,两人交换作文,并用悄悄话的方式告诉对方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如错别字、标点符号、用词造句、内容、情节等。同伴之间各抒己见、互相探讨,进一步修改“赏语”,直到满意为止。学生吸纳同伴的意见,重新阅读同伴的文章,既是对“赏语”修正的过程,又是自身鉴赏评判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过程,更是双方共同进步的过程。
  学生赏评、自改后,并不等于本次习作就到此结束了。最后,作文还要交到教师手中,由教师再次赏评。教师在赏评过程中不仅讲学生的文章写得如何,还讲“同伴赏语”写得是否恰当,对评改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评改得不够的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听了同伴及教师的赏评后,会对本次作文产生新的感悟。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交流体会,写出“写后札记”。
  这样,一次作文的过程才算结束了。
  消化了,吸收了,学生也就真正有了收获。于是,在一次次的品评、一次次的感悟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
  评价和欣赏他人作文的过程,成了学生们学习写作的过程。
  一开始,学生们不知道如何评价同学的作文,不懂得从何处入手进行评价。不少学生只觉得同学的作文写得好,但是不知道好在哪里。
  “第一次评价同学的作文,我搜肠刮肚,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评价他的作文。”一个学生说。
  经过一段凤凰彩票的训练和学习,学生们逐步掌握了评价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不仅能够评价同学的作文写得好还是不好,而且还能够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不少学生能写出二三百字的赏析评语,有的学生写的评语甚至比作文本身还长。评价和批改作文让学生们学会了很多:
  “刚开始时,我只知道寻找他作文中运用得好的词汇。后来,我逐渐学会了评价作文的技巧。”
  “评他的作文会给我启发。他写一件平凡的事,我会从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
  “看他的作文,我自己受益很多,学会了很多写作技巧。”
  一旦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才能被“激活”,他们作文中的精彩连吕映红也感叹。
  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在作文《古代的硬币》中写道:“……铜钱上有很多气味,可以看出这枚铜钱经过众多主人的手。我想,这枚铜钱出炉后的第一个主人是一位富家公子……用手轻轻敲击铜钱,我听到了,听到了从铜钱旁边过去的马车声,听到了手榴弹爆炸的气浪声,听到了新中国胜利的口号,我还听到了许多许多……”在“写后札记”里,他还写道:“这篇习作,我从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三个方面来写。我集中笔墨写了听到的,并用凤凰彩票的次序写,从古代‘挪’到现代。”
 找到了写作文的感觉,学生们的智慧和灵感便一发而不可收。
 一个学生在《第一次包饺子》的作文中迸发灵感,将韭菜比喻成了翡翠,鸡蛋比喻成了黄金,饺子比喻成了元宝。
 吕映红不由得感叹:“我也不知道学生们从哪里找来了那么多好词汇。他们甚至比我都评价得好。”
  不仅如此,欣赏和评价作文的过程,也成了学生增强写作信心的过程。
  “同学赏出了我作文的优点,让我对自己的作文更有信心了。”一个学生说。
  如今,对学生们来说,写作文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件充满兴趣和快乐的事情。
  感到轻松的不仅是学生们,就连他们的老师也体会到了轻松。
 “我也被解放了。”提起作文教学改革的好处,吕映红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