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中专:生产性实训带来“循环经济”
发布日期:2010-02-2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112次
本报通讯员 赵希波 夏岩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惠及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斥巨资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已逐年拨付专款用于提升职业学校的基础发展能力,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已进入校园,但若要让这些设备运转,实现其固有价值,还需要加大投入。
譬如:数控、焊接、钳工等专业都需要圆钢、钢板、锯条、焊条、氧气、乙炔气;服装专业需要布匹;纺织专业需要纱锭等大量的原材料。同时,维持这些教学设备运转还需要大量的电能,设备的维修、日常保养等都需要一笔很大的开支,仅靠收取的学费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国家将逐步实施免费职业教育。这更给经费紧张的职业学校造成困难。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必须在校内学习实践一段凤凰彩票才能进入企业顶岗实训。
也就是说:“割起肉了,葱花怎样解决?”总不能老是坐等国家拨专款、靠财政扶持吧?这也是当前职业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
山东省高密中专提出并实践“变耗材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的办法,使校内实习实训红红火火,让一届届学生练就了技能,也给学校带来了“循环经济”。
来料加工
校内实训基地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解决了实训过程中耗材的成本问题,生产性实训成为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企业把原材料送到学校,提出生产要求,由学校组织加工生产,企业仅派技术员进行产品质量的监督,节约了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在学校组织加工的过程中,学生实践的机会更多了,生产的要求更高了,实训教学要求由原来的“课程要求”转变为“产品质量要求”。同时,学校节省了实习材料费,而且还可以得到一定的水电和设备折旧补偿。学校用这些补偿费用可以进行设备保养、检修,为师生购置必备的劳保用品、制作工作服。生产性实训带来的“循环经济”得以显现。
高密中专以此为指导,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融入地方产业链,产学结合,以产促学”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大力开发实训基地的功能。他们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及技术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高密益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安排一名机电专业骨干教师担任技术厂长的职务,让他主要负责生产工艺与技术管理工作。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永和铸造有限公司、前进链轮厂等企业开展了来料加工的校企合作业务,先后为企业生产了8批次1.5万多个工件,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这不仅受到企业的好评,学生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目前,有5家企业正在和学校洽谈校企合作事宜,有的企业甚至提出把学校的实习场地建成生产实习车间。
车间外置
所谓车间外置,是指把学校的实习车间搬到城区主要大街上。根据自愿原则,抽调某一个专业的一名骨干老师领衔,以学校的名义开办“门头”,实行自负盈亏;或者鼓励教师以合伙、投资入股等形式与一定规模的加工户联合,作为校内实习基地的延伸。这些方式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技能的轮岗实训条件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场所,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创造了良好条件,节约了学校的学生实训成本开支。
截至目前,高密中专的焊接专业成立了电焊加工部,为居民制作防盗门、加工防盗窗等;服装专业成立了华美服装店,专门承揽企事业单位工作服、学生校服加工业务;计算机专业成立了文印部、电脑公司,对外承接印刷、刻字业务。这些校外实习车间目前都办得红红火火。
学校为保障校外实习车间的规范运作,制定了《高密中专所辖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从安全、纪律、经营等方面对教师、学生进行约束。
车间招租
所谓车间招租,是指将校内实训场地开放招租,引进企业运作。学校将高密市天成汽车有限公司引进学校,为其提供实习车间一个。天成汽车公司为车间配置了教学用车4台、汽车发动机3台,另有变速箱、汽车电路实训台等设备,价值达25万余元。该企业在实习车间装配汽车时,高密中专汽修专业的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在公司技师的指导下进行汽车装配、调试的全程操作。专业课教师也与其进行汽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帮助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改进个别零部件的生产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高密中专校长刘学新说:“这既为企业提供了人才、环境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企业成本,学校又利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推行工学结合,与企业开展技能训练、项目开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赢。从这个意义上说,‘循环经济’在宏观上得到了生动体现。”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