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老教师的“十百千工程”
发布日期:2010-03-2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736次
本报记者 胡怀旭
虎年春节刚过,临沭县白旄镇朱崔完小52岁的解现任老师便推出了自己的“十百千工程”:“十”——在教育战线上再奋斗10年;“百”——指导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过100篇;“千”——在校刊上推出1000篇学生精品。
朱崔完小是一所农村小学,西临沭河,四周栗树环抱。1985年,解现任到校做民办教师。25年过去了,他在作文教学中播种着,收获着。
“前怕狼,后怕虎,小学生专怕星期五;星期五,做作文,真是愁死人。”这首儿歌一度在校园颇为流行。为让学生喜欢作文,解现任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觉得,教材上提供的一些习作练习大多与城市生活相对应,而离农村学生较远。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美丽的大自然及淳朴的乡村风情处处蕴藏着美妙的写作素材,应当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此外,他还建议学校图书室不论寒暑假、星期天都面向学生全天开放。他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着手,广挖写作“材”源。春天,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浓浓的春意;秋天,他和学生一起走进田野、走进果园,体会农民收获的喜悦。围绕家乡特产板栗,3名学生写的《家乡的板栗》、《家乡的板栗树》、《家乡的板栗花》分别在刊物上发表。
一年春天,他带着学生走进沭河故道,学生被风中摇曳的芦苇景象陶醉了。有学生发现在芦苇荡里有一个不大的水洼,几千只小蝌蚪在挣扎,奄奄一息。学生们用手一捧一捧地把小蝌蚪送到了河里。学生们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随后的作文,每名学生都是有感而发。其中《家乡的芦苇》和《营救小蝌蚪》两篇作文还在刊物上发表了。
2003年,以发表学生习作为主的校刊《蓓蕾苑》创刊,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了,编辑室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学生作品。编辑、油印一肩挑的解现任忙得不亦乐乎。据粗略统计,截至目前,他的学生的作品已有248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面对记者,解现任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多年之后,学生们能够因此而想到他们的母校,想到在小学度过的幸福时光,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的最大心愿和幸福。”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