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来自于实力
发布日期:2010-04-0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593次
本报记者 李长海
近几年的禹城市在校生情况统计显示,该市农村学校在校生人数明显增长,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正在缓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是什么原因把农村的学生吸引在了家门口的学校?该市教育局姜成华局长说:“引力来自于实力,是我们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对农村教育给予倾斜,壮大农村中小学办学实力的结果。”
加大投入,提高办学水平
“在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学校,干吗还要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接送还不方便。”在辛寨镇明德小学,一位曾把孩子转学到城里上学的家长对记者说。辛寨镇明德小学是去年建成的一所农村楼房学校。美观气派的教学楼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标准运动场地上安放着适合小学生锻炼的各种健身器材,厕所是与沼气池相连的水冲式生态厕所,置身校园令人感觉没有哪一点不能与城里的学校相媲美。辛寨镇教办主任杨博先说:“原来辛寨镇中小学生流向城市就读的比较多,现在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学生已经开始逐渐回流。”据了解,近年来禹城市投入资金近亿元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80%以上的乡镇建起了楼房学校,所有的农村初中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各学校均接入宽带,教师办公室配备微机,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开放程度。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也把百姓的孩子吸引在了家门口。
优化队伍,增强发展活力
禹城市莒镇乡2009年被授予“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该乡教办主任高传平说:“莒镇教育的发展得益于‘两高’,一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二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他谈到,中学校长李志国是禹城市最年轻的中学校长,上任以来,以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塑造出了一支和谐、拼搏、创新的教师团队,工作中理念求新、方法求活、目标求高,学校在管理、育人等方面不断有新突破。谈到教师队伍,高传平说:“仅2008和2009两年,教育局分配到莒镇乡的本科学历教师就有26人,而且全部到小学任教,年轻的教师带着新颖的思想走进农村学校,为农村教育注入了生机。”
回顾近两年禹城农村教育的变化,最引入注目的是一大批有思想、有责任、有能力的教育干部脱颖而出,他们秉承着教育局“理念领先、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在育人环境与育人模式上大胆实践,以特色办学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近两年禹城市先后有40多名年富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育干部走上了各农村学校的领导岗位。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一大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通过考选被分配到农村小学任教。禹城市规定每年新招考的教师必须到农村小学任教,近年来先后有200多名年轻教师走上了全市60所农村小学的讲台。他们为学校带去的不仅是活力,还有百姓的希望。
准确定位,创新发展环境
把农村学校发展成为一方文化的中心,是禹城市关于农村中小学社会作用的定位。农村中小学设置在农村腹地,无时不在与农村、农民发生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局部区域文化的高地,中小学如何发挥自己的文化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方面禹城市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了有力探索。如十里望回族乡各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让回族百姓的孩子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的同时,主动与周围村庄的群众加强联系,向他们传播科学文明知识。开斋节学校领导还到回族群众家走访,用真诚赢得了真情。每年教师节回族群众不但派代表到学校与师生联欢,还拿出钱用于学校发展。目前,一所现代化的十里望回族乡小学正在建设中。回族群众高兴地说:“把孩子送到我们自己的学校,放心!”
该市伦镇教办近年来一直在全镇中小学推行“经典诵读”。该镇教办主任李传友说:“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让学生从小熟知经典,正性养德,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光明的人生,为伦镇培养一代文明之人。”几年的实践,该镇不但培养出一批德行俱佳的学生,而且许多家长也受孩子的影响加入了阅读经典行列。在去年的乡镇各项工作满意度电话随机调查中,伦镇百姓对教育的满意率为100%。群众的满意彰显的是学校教育的实力。禹城农村学校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文化高地的优势,担当社会责任,与所处的区域环境融为一体,同样是在以实力增强着自己的引力。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