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春游切勿因噎废食

冷小梅
  3月29日是第1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在此前后,某报记者随机询问了某市部分学生:“春天来了,想去春游吗?”学生们无一例外的选择是“希望有机会去”。这位记者又调查了该市市区11所中小学,却发现没有一所学校组织集体春游,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小规模春游,也仅有4所学校5个班级。绝大多数中小学不组织春游,原因是“担心学生安全”。学校和教师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上情况并非个别,成了时下的一种普遍现象。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学生曾点描绘的呼朋唤友郊外踏青怡然自得的情景,为一代圣人孔夫子所赞许。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春游可让学生触摸自然、放飞心灵、激活思维、陶冶性情,是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好形式。然而现在,学生集体春游竟然只能到电影里看、从记忆中寻,成了学生盼、学校怕的事。
  集体春游,野外开放活动,学生多教师少,安全系数低,组织难度大,学校与教师的担忧是正常的。但是如此“安全”循环下去,将走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学校因为安全问题不放学生到社会上去锻炼;另一方面,得不到实际锻炼的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只会变得更令人担心。这只会把学生培养成百无一用的“笼中鸟”。
  让学生在课堂增长书本知识的同时,通过接触社会、自然增长实践知识,是学校的教育责任之一。学校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担心安全而禁止学生集体春游。
  使学生在春游中亲近大自然,培养对生活的兴趣;在游玩中了解社会,学习百科知识;在无形中融入集体,培养团队集体意识,这应该是学校集体春游的初衷和能够达到的效果。
  在现实的情况下,集体春游可以在提高活动安全系数的前提下进行。学校教育不要轻易禁止学生去尝试、去接触实际生活,而要加强学生处理安全意外的教育,告诉学生如何避危,一旦发生事故后如何自救,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春游前,学校要提前多做准备工作,做好各项预案与演练,教师和监管人员要精心组织,做好保障,抓好落实。如此,学生春游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