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五项计划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本报讯(记者 刘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日前联合发文《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五项计划,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岗位拓展计划”
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围绕省委、省政府区域带动战略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结合我省“转方式,调结构”部署要求,把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拓展产业就业岗位、企业就业岗位。要认真落实对企业招用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的落户政策。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保障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支持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专项岗位对接活动。积极拓展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渠道,鼓励科研单位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建立多层次服务外包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接体系,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多渠道、多领域、多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继续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工作,并认真做好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毕业生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工作。要特别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积极拓展适合女生的就业岗位,切实维护其就业权益,稳定毕业女大学生就业率。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重点面向我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期内的高校毕业生,组织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的创业服务计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按照多方筹资、形成合力、提高效益的原则,省级安排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特困家庭毕业生求职补助资金、就业专项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的支持力度。各地也要积极调整现有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并充分运用失业保险基金扩大使用范围等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扶持。各高校要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协调机构,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将大学生创业工作纳入各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实行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等一体化运作和服务。对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申报就业的,提供免费的劳动保障和相关人事代理服务,做好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落实好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逐步实现就业的稳定。
“基层服务项目计划”
拓宽毕业生基层服务渠道
  实施“基层服务项目计划”,按照统一征集岗位、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考试、统一服务管理的原则,统筹实施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项目,做好各项目之间政策衔接,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项目期满人员的就业政策措施。探索实施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等新的基层就业项目,开发社区管理就业岗位和养老服务、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就业岗位,力争全省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高校毕业生。鼓励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充实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队伍。拓宽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农科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一线工作。
“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三个一”服务(送一批就业岗位信息进校园;组织专家开展一次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提供一本就业手册)。要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确立“一对一”的帮扶工作机制。通过为特困生提供求职补贴、组织特困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确保全省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
“就业见习和培训计划”
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实施“就业见习和培训计划”。高校要加强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大生产性实训教学安排,确保学生毕业前有一定凤凰彩票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并积极探索建立相关制度。各地要根据我省“3年10万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对财政困难县应由当地政府所负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可从省财政就业补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给予适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