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改革高中招生制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发布日期:2010-05-2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032次
潍坊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焦天民
从2001年进入新课改实验,随着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中考制度越来越成为制约新课改的“瓶颈”。自2004年起,我市进行中考改革试点,2006年起在全市全面推开,目前已形成以“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诚信推荐、多元录取、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比较完善的中考招生制度。
一、改革考试内容、方式,把自主发展的凤凰彩票和空间还给学生
为了解决“一考定终身”和分分必争给学生带来的精神紧张和过度焦虑,我市着重进行了三项变革:一是考试次数由一次变为两次。把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两次考试合并为一次学业考试,初二学生自愿参加地理、生物等学科的考试,如果对某门学科的考试成绩不满意,可以到初三毕业时再考一次,以两次考试中的最好成绩作为毕业和升学的依据。2009年,全市7.15万名考生中,有1.36万人次选择参加了第二次考试。二是考试成绩由分数表达变为等级呈现。依据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规律,将语文、数学、英语等10门学科考试成绩分别划定为A、B、C、D、E五个等级。从近几年的结果看,五个等级的比例分别是15%、20%、30%、20%、15%左右。其中,作为“基本掌握新课标要求”D级以上的比例占到了85%以上,基本反映了学生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水平。三是考试内容由“知识立意”为主变为“能力立意”为主。为充分发挥考试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我们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明确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不少于50%,开放性题目不少于30%,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题每年增加1/3,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束缚。
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使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成为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对用学科考试无法体现的学生素质和初中三年的成长过程全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认定,认定结果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成绩等值对待,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一是由初中学校对学生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初中学校以学生的品德、学习、创新、合作等行为表现为依据,采用日常评价和学期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汇总六个学期的评价结果,得出学生“毕业评价”等级,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公示后,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二是由高中学校根据考生的标志性成果认定综合素质等级。标志性成果包括“毕业评价”、“实证材料”、“个性展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义工、社团、研究性学习、发明创造等活动获得的成果为“实证材料”。学生无法用“实证材料”表达或表达不充分时,可到报考学校进行特长“个性展示”。高中学校认定考生综合素质等级由相关代表组成的认定委员会负责,评定标准公开、结果公示、申请复议、家长参与、主管部门监管等程序和制度,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和公正。
三、下放权力,自主招生,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
把高中招生由过去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划线录取,改为在教育部门监督下,由各高中学校自主、多元录取。综合录取。依据考生的10科学业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等级,确定具体录取办法和标准。对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破格录取。综合录取的学生一般占学校当年招生总人数的85%左右。诚信推荐录取。由两名及以上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社会公示、具有诚信资质的初中教师,联名直接向高中学校推荐有潜力的“偏才”学生,高中学校可结合考生成长记录直接进行录取。推荐生一般占招生总人数的5%。艺体特长录取。主要依据考生的学业考试等级、综合素质等级和专业特长测试等级。通过这种方式录取的学生比例占10%左右。这为学校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拓宽了学生成长的渠道。
实践表明,我市以中考改革为突破口,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6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中考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或不良社会反应。中考改革使大批学生得到成功的激励,增强了自信。在2009年潍坊中心市区1.43万余名考生中,有5635名学生至少有1门学科获得A等,占到考生总数的39.5%;彰显学生个性的“标志性成果”,由2005年的人均不到1件提高到去年的人均4.8件;我市中小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达到560多种,拥有学生社团、义工团队8444个。中考改革,解放了教师,激活了课堂,形成了以“减少讲和听,增加说和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现了“轻负担、高质量”。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