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限 “异想”成真

本报记者 胡乐彪 通讯员 赵充
  一辆用胶布缠满各式电子元件、模样不起眼的“自动循迹车”,正在沿黑色轨道准确地行驶,围观的人发出声声赞叹。制作者陈政同学告诉记者:“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物体表面具有不同反射性质的特点,‘自动循迹车’根据车上的单片机是否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确定行驶路线……”
  日前,在枣庄市首届中小学生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上,代表全市中小学生最新创新成果和最高创造水平的150件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和70件小课题作品展示,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叹为观止。其中,既有城市中小学生的奇思妙想,也有农村儿童的惊人之作;既有创新和创造,也有简单的加工制作;既有涉及环境问题、运河古城的调查研究,也有蘑菇、土豆等农作物生长的问题研究;既有营养健康方面的探索,也有学生养成习惯的调查……部分农村中小学不甘寂寞,因地制宜,为学生们的研究创造积极搭建探究平台,使学生们在体验探究、创造乐趣的同时,培养了自信和实践能力。
  大家对家庭每天烧水用的壶再熟悉不过了。薛城区沙沟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赵大地,利用所学知识发明了一把“节能烧水壶”。“你看,我在铁壶的底部凿通了五个‘火道’,增大了受热面积;又在底部加了一个防火圈,可以减少在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损耗。”一脸稚气的他告诉记者,用这把壶烧水比用普通壶烧水能省3到4分钟,既节省了凤凰彩票,又节约了能源。
  太阳能防冻智能装置、停车场实时信息系统、伽利略斜面演示器等诸多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数不胜数,展示了中小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记者了解到,在这些作品中有些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其中部分作品将参加2011年全国和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我们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目的是凸显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枣庄市教育局副局长于卫东表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将引导教师注意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创新与实践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