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中专:“企业行”让学校、企业、学生“共赢”

本报通讯员 夏 岩
  进入3月以来,一场以“企业行”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活动在山东省高密中专干部、教师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项活动从不同层面密切了校企关系,推动了学校发展,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满意”的“共赢”目标,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干部:问计于“企”,办高水平职校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干部企业行”活动中,学校领导干部甘当小学生,对企业以诚相待,先后走访了50多家企业、200余名校友。通过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共建研发中心,召开对口洽谈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拓展合作渠道,服务“富民兴高”战略的实施,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通过问计于“企”、凝聚共识、主动服务和破解难题,较好地解决了“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怎么办职业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人才”两个根本性问题,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企业被学校领导干部“真诚办职教”的做法深深打动了,部分企业慷慨解囊,向学校捐助实验实习设备,支持学校的实践教学。例如:天成汽车公司向学校捐赠了2台价值15万元的实习用车;前进摩托车链轮厂向学校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数控车床;金亿机械公司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定向积极接纳顶岗实习学生。
教师:亦师亦工,塑科研型“双师”
  根据计划安排,本次“教师企业行”活动,主要走访了高密市益丰机械有限公司、高密金亿机械有限公司、高密光大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各企业都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并介绍了各自的相关情况和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真诚希望能与老师们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攻克生产难关,提高企业竞争力。该校机电专业学科带头人、高密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张敬国向企业介绍了学校近年来“产、学、研”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学校的科研优势。学校与企业对接后,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科研活动,共同申请相关合作项目,尽力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的开展对自己以后开展科研活动、选择科研方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责任感、压力感也随之而来。
  在企业里走访、挂职期间,老师们还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张敬国老师在高密市光大内燃机有限公司走访的时候,了解到公司的半自动组合机床因故停止运转,影响了正常生产,就进行了调试、检测,发现是机床液压传动系统减压阀因老化而出现了问题,于是更换了减压阀,故障顺利排除,公司随即恢复了正常生产。张老师因而受到了企业职工的赞扬。
班主任:回访到企,树服务型品牌
  为认真落实“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打造品牌职业学校,学校充分利用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组织了班主任“企业行”。让班主任深入到毕业生就业人数相对集中的企业,了解学生在企业里的工作、生活、待遇等,倾听学生的建议和呼声。同时,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
  针对毕业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班主任们及时加强沟通、协调,帮助毕业生解决了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自己又不方便说出的困难,毕业生对班主任的帮助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感动。针对企业提出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实训及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问题,班主任们及时向学校作了汇报。学校明确表态: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创造条件也要满足企业的要求。
  走访中,在金亿机械公司工作的该校数控班毕业生臧大伟对班主任老师说:“老师,听说学校里最近进了一批先进的数控车床,我们歇班时能否去学习、研究一下?”
  在高密真又美服装有限公司工作的该校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王小惠向其班主任老师问道:“听说去年学校新上了烙画葫芦专业,我们能否去学习一下这项技能?”
  班主任老师们均当场表示:“随时欢迎同学们回校学习,提高技艺。”
  这项“无障碍免费回校学技术”制度深受毕业生的欢迎。学校为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办学模式更加灵活,更贴近企业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