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要顺应学生的需求
发布日期:2010-08-2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141次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中心小学 孟祥杰
国学经典在沉寂了若干年之后又开始兴盛,但就在它“遍地开花”之时,出现了一些忽视未成年人接受特点的形式主义做法,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传承经典之时,我们要摒弃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采用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国学内容和其乐于接受的形式,让未成年人在如沐春风的氛围中乐于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
要科学地界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内容。现今各地的国学教材很多,但不管诵读何样的经典,除了考虑它的教育性外,更应该求证它是否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接受特点,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来适应现代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恰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适时采用经典诵读会、歌舞、情景剧表演及诵读比赛等形式,让“乐在其中”的情趣来引导经典诵读不断深入。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便经常举行多样的活动,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其中古诗文朗诵《明月几时有》在2009年魅力校园第四届全国校园文艺会演中获得二等奖。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新加坡等国推崇儒家文化的成功经验证明,国学经典在滋养未成年人心灵与提升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在推行中不能将其简单化和形式化,而应采取顺应学生需求的科学方式。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