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宁津县宁津镇一中 张胜勇 王晓青
  如今,信息技术课已纳入中学的必修课,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落后的农村学校可能还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凤凰彩票安排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同时,由于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而现在我国2.3亿中小学生中,农村就有1.4亿。农村学校如何更好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缩短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不揣浅陋,谈几点心得体会,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我们通过了解得知,一个班往往只有五六个学生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了解后,我们认真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教学。
  二、端正认识,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首先,做好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宣传工作。我成立了一个学校信息部,每班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息水平的高低,评选出三位同学组成学校的信息部。而每班又成立一个本班的信息部,让水平高的学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其次,我为每班订一份《电脑报》及有关的资料,让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到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学校也编发一份本校的《信息报》,由学生写稿,学生编辑,教师指导,每月出一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思想意识状况,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内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氛围。
  三、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的人才观。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四、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农村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仅仅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我以比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我叫班上会打字的学生用正确的指法很快地打出一行字。许多没有打过字的学生不禁惊叹:“如果我能打得那么快,该多好啊!”我赶紧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们经过努力一定会超过他的。有没有信心啊?”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这样,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因此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辅导。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法。
    这种以合作为基础的分组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每个班(假设为50人)划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正组长、一个副组长;在上机座次上,同小组相邻。分组可以根据教学意图灵活选择,学生自愿组合。这样一来,学生间的沟通效率会更高些。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分组,有利于复式分层教学。
    分组教学主要面向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获得帮助的机会,确保每位同学都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缺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如使用“超级兔子”进行操作限制,用GHOST对系统分区做镜像,以便适时、快速恢复。
  除了要解决硬件问题外,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