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乡土的“原生态教育”

本报通讯员 崇鹏道
  “老师,您看我画的杏花好看吗?”“老师,我画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它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这是青州市邵庄小学四年级(1)班在黑山脚下上的一节美术课,学生们围着美术老师纷纷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记者了解到,让学生走出校园,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邵庄小学不算什么稀奇事。近年来,作为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小学,学校立足实际,注重挖掘校外教育资源,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展“原生态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该校校长王国成说:“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我们不仅把美术课、劳动技术教育课搬到了田野间,有时还把语文课、数学课搬到野外呢。”
  “我是教语文的,以前的作文课,都是出个题目,让学生根据想象去写作,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现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风。学生们通过自己实地观察,亲身感受,既能开阔眼界,又能写出真实的好文章。”该校语文教师孟宪花说。
  五年级(2)班学生张鑫宇说:“我以前最怕上数学课了,一上课我就打盹儿。现在老师上课会带领我们去实地测量,比呆在教室里学数学有趣多了,我也慢慢喜欢上数学课了。”
  该校不仅课堂发生了变化,课外作业更是别具一格,与当地的人文自然息息相关。如要求学生到柿子基地、红丝砚制作室等地参观,了解家乡的特产,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成立动物养殖、环保调查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开展“走进大自然”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
  这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构建起了快乐的大课堂,用活了当地的“土教材”,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乐中学、学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