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民生 服务社会

本报记者 董国华
  9月1日,家住济南领秀城小区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步入家门口的学校——济南育秀中学。该校中学部由育英中学管理,小学部由胜利大街小学管理。在这里,他们将享受到育英中学和胜利大街小学的优质教育。济南市市中区举全区之力发展优质均衡教育,打造“大教育”服务圈,延伸教育服务功能,让千家万户享受到优质教育带来的实惠,走出了一条教育发展普惠民生、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路子。
育人成才——服务全民的首要职责
  从幼儿园到初中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阶段。为此,济南市市中区对中心城区的中小学采取内涵提升、均衡发展的策略,着力提升其内在竞争力和发展力。自2004年以来,该区累计投入1.7亿多元,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及4所学校新建和58所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及维修工程。名校带动战略实现了济南市市中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提升了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经五路小学、胜利大街小学、纬二路小学、育英中学、实验初中等是公认的品牌学校,它们与新校的嫁接,有效扩大了品牌学校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在普利中学、七贤中学等学校享受着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市中区委、区政府还特别关注农村的孩子,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做到“多、保、先”,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确保了对教育的投入。
资源共享——服务全民的功能延伸
  近日,海峡两岸终身教育研究协会成员特地从台湾来到济南市市中区,研究该区终身学习体系。济南市市中区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终身教育平台,为全区56万市民提供终身教育机会,启动社区教育“百千万工程”,即百所学校向社区开放,千名志愿者社区行,万户家庭网上学习,实现了“居民足不出户,网上学习自选”。此外,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先后确定舜文中学、舜玉小学、十四中学、育贤小学为向社区开放体育设施市级试点学校,确定育才中学等33所学校为区级试点学校,市民不出远门就有了健身之所。
  市民在分享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构建“大教育”体系献计献策。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以德育生活化为核心理念,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为实施途径,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教育阵地,开拓有效德育之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社会和谐——服务全民的至高境界
  教育所具有的推动社会和谐建设的能力是超乎人们想象的。为提高智障青少年的生活质量,济南市市中区在泺源学校成立了“我的兄弟姐妹庇护所”,给轻度智力障碍青少年提供过渡性就业技能培训及康复训练。如今,智障青少年做的插花成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手工艺品,他们自身的社交能力和就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济南市唯一的藏族学生学校——西藏中学就设在市中区。经过4年的优质教育,每一名西藏中学的毕业生都成为合格的西藏建设者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促进者。每年,教师送毕业生回西藏,总会有众多藏族群众虔诚地献上哈达。市中教育已经成为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
  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自2000年起,济南市市中区就立足吸引优秀人才、选拔优秀人才,积极面向省内外优秀毕业生组织公开选拔聘用工作,吸引高学历人才不断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今年有110名高校毕业生到市中区中小学任教。此外,市中区的职业教育学校——济南八职专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传承交流——服务全民的形象提升
  近日,济南市市中区8名学生被济南市外办列入海外文化交流优秀才艺人才库,成为该市对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每年,市中区中小学生都有大量机会外出交流游学,他们不仅是市中区的形象大使,更是济南市的形象大使。今年,胜利大街小学学生毕若凡作为济南市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少代会;60名市中区优秀小记者参加了“世博”中国小记者夏令营。市中区学校先后接待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考察团3批120余人;11所学校与国外18所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南上山街小学、馆驿街小学成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馆驿街小学还成为中国幽默艺术学校。
  济南市市中区发展“大教育”,不仅让教育普惠民生,而且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改善。今年上半年,市中区引进资金95.6亿元,其中教育品牌的吸引力贡献不菲。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济南市市中区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