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一生幸福导航

本报通讯员 程庆友 邵明
  走进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校园,你会感受到养成教育的魅力:每天上学,学生们三人自觉成行,步伐一致;放学,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学生队伍班班相连,整齐有序。成群结队的鸽子或翱翔于校园上空,或停留在教学楼檐上,或飞落在小朋友肩头。“人在鸽中走,鸽在人中飞”,校园呈现出祥和文明的温馨画面。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在枣师附小开花结果。学生们的欢乐写在了脸上,幸福装满了心中。
  多年来,该校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与课堂教学、劳动实践、课间活动、文明礼仪、家庭教育等有机结合,坚持“知行统一、形成序列、调动内驱、奖罚结合”的原则,优化教育过程,形成了和谐的教育氛围。
制定标准,规范内容,
让学生有“法”可依
  该校在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制作了《学生成长足迹》档案,使其成为学生从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在制定规范方面,他们突出“全”和“细”两个特点。“全”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做到凡事有规范;“细”就是从细微处做起,规章制度不是粗线条的一般要求,而是非常具体、细致,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学生成长足迹》分别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安全习惯6个方面,分年级制定出阶梯式的40条必备好习惯。
以知导行,知行统一,
拓展养成教育渠道
  养成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该校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把握“纲”的目标,结合“标准”的要求,通过“行”的教育案例,从读懂一个故事、悟出一个道理、训练一个行为开始,让学生从原有的养成教育知识基础出发,逐步提升养成教育知识水平。
  养成教育与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相结合。该校结合养成教育活动,积极引导班级进行个性化文化创建。目前,学校图书角内容丰富,自主园地彰显特色,班训、班歌、班级、公约凸显个性,学习环境整洁、美丽。良好班级氛围的创设,提升了班级文化品位,优良、文明环境的熏陶,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养成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学校把安全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结合养成教育加强了对学生放学、上学、集会、上操等集体活动的管理。
  养成教育与学生年级特点相结合。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以班级活动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形成不同的德育目标,使德育工作层次化、序列化。目前,学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从1月份到12月份形成一个序列,逐周设计主题,让班主任以系列的德育内容来教育人,使德育内容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感到教育内容常新,增强了教育效果。
及时监督,科学评价,
促使养成教育规范化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加强监督,及时检查,科学评估,保证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成长奠基。
  实行全员育人管理体系。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干、教师、学生等组成的4支队伍,全方位、多角度、无缝隙地检查,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各队伍轮流在课间进行检查,实行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劝阻不文明行为。班级以学生自理为主,班级干部监督学生的一日常规完成情况。班级干部成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协调学生关系的纽带,是学校管理中的一支生力军。
  实行“道德储蓄卡”制度。学校从学生“知”与“行”的特点出发,着重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上做文章,出台了学生易于接受的“道德储蓄卡”制度。学校制定具体的道德储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以学生校内校外的日常表现为内容,在各班建立“两操”、“礼仪”等10个方面的记事本,将学生的基本道德分值定为90分,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加分或减分。学生、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处对“道德储蓄卡”进行共同管理,并做到学生每天有记录,班级每周有总结,学校每月有评奖。学校还规定“道德储蓄卡”里的分值不满90分的学生不能参与期末评优。“道德储蓄卡”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可喜的变化。“道德储蓄卡”使学生的品德培养得以具体细化,使学生有了一个自我衡量、自我对比、自我约束的标准。
榜样示范,加强激励,
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该校根据养成教育考核,在教师中评选了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年度先进班主任,在学生中开展了守规范好少年、优秀少先队员、爱心小标兵、礼仪标兵、学习之星、十佳少先队员等表彰活动。每月月底,各中队推选表现优秀的队员参评。学校在升旗仪式上颁奖,通过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宣传栏和校园网进行优秀事迹的宣扬,以他们的榜样作用感染学生,让优良的文明行为习惯深化到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