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共产党员,请向我看齐!”

本报记者 廉德忠 通讯员 孙大勇
  在平阴县职教中心,记者在校长张立民的办公室里看到,一个以党旗红为主色调的“党员先锋岗”标志牌摆在办公桌的右前方。标志牌朝向外面的第一行,醒目地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请向我看齐!”大大的感叹号极具冲击力。
  像这样的标志牌,在平阴县职教中心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办公桌上都格外醒目。平阴县职教中心以“三会一课”制度为载体,不断创新和丰富党的组织生活,运用集体学习、分组讨论、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学习当前职业教育的最新政策和职教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以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创新理念。学校实行了党员“双诺、双述、双评”制度: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依据所负责的工作申报一项“党员先锋岗”,如“高效管理岗”、“教学精英岗”、“教改先锋岗”、“后勤服务先锋岗”等;党员都与学校签订了《先锋党员岗位责任书》、《先锋党员认岗承诺书》;党员都向学校和全体教职工做出了承诺,并定期填写《践诺进度表》。为督促党员干部,同时也带动广大教职工依法、高效、正确履行职责,学校制定了“效能过错问责”制度,形成了全校上下创先争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校长论坛”,领导干部树“标杆”
  采访中,校长张立民说,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整合建设以来,办学规模扩大,人、财、物有效融合的目标已经实现,今后更长一个阶段要转到加快内涵发展上来。因此,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对于提升管理境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大洗牌”的阶段,这个学校的党员干部又一次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开设了“校长论坛”,各位分管校长都精心备课,认真准备,就各自分管的工作领域开办讲座。上至国家宏观政策,下到学校的创新举措和制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副校长王爱华作的报告《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现状及情况分析》,对职校生就业的形势做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引起老师们的强烈反响。另一位副校长作了题目为《构建“责任在心”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和快速发展》的专题报告,对学校责任文化建设的内涵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引起全校教职工的关注。与此同时,这个学校的党员干部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和教改实践。全校申报的50余项教科研课题中,80%的课题为党员教师的立项研究课题。其中,“产教链接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已被确定为省级课题。在德育领域,该校开展了以“责任在心”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参与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成为全国第二个参与此项课题的中等职业学校。该校有8名学生在济南市技能大赛中获奖,总成绩在济南市40多所职业院校中为第三名;在山东省技能大赛中有2个学生分别获二、三等奖,填补了这个学校的空白。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有26人参加雅思考试,全部通过,最好成绩达6.0分,目前已有5人在英国、澳大利亚学习、工作。
    办学实力的提升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今年10月,这个学校成为首批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
服务社会,全体党员“争先锋”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学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的作用。每一个党员教师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期间,他们与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为学生踏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在学生实习期间和学生就业后,党员干部、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定期回访、跟踪服务,树立了“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的学校形象。三年来,这个学校毕业生就业安置率一直稳定保持100%,就业稳固率保持95%以上。办学水平的提升,也吸引了当地企业的“眼球”。济南玛钢集团以前对招聘本地中职生并不“感冒”,往往到青岛等地招收大量的大中专生和技校学生。去年以来,他们主动找上门来,要大量招收这个学校的学生到公司就业。
  这个学校还把加强社会培训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全程参与“送技送训入企业、到乡村”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今年以来,已完成各类社会培训6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