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造现代化教学为核心 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张立柱 隋艳玲
  打开寿光世纪学校校园网,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电子图书、教育科研、教学视频、师生网页、办公自动化平台等板块,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透过校园网合理的结构布局、丰富的内容资源、美观的视觉效果,可以看出世纪学校在信息化方面的扎实用心。而这仅仅是学校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世纪学校近年来先后承办了潍坊市信息学奥赛、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等活动,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潍坊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潍坊市数字化校园、潍坊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示范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新形势下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现代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我们就是要通过实施现代化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张照松校长的话道出了自己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也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所在。
软硬件建设为信息化铺路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寿光世纪学校按照“着眼未来、超前发展”的原则,狠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建校之初,世纪学校就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建有电子阅览室1处、机器人实验室3处;建成了千兆校园网,6800多个信息点遍布学校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宿舍等师生活动场所;在每个教室内安装了电视机、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调频音箱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实现了网络资源多层面、全方位的共享。一是校内资源共享。学校为每位教师开辟了500兆的空间,并建立了教师个人网页,将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感悟等教育资源全部上网,便于教师网上交流学习;分学科建成校内教学资源库,并与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理想学院共同研发网上教研平台,实现了教师网上集体备课,提高了备课效率和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市内资源共享。学校与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和网通公司合作,实现了本校网站与教育网、其他学校网站的链接,并积极参与全市教师网上教研,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三是市外资源共享。学校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名师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和QQ群,与全国的教育同行交流切磋。山东省十佳创新型班主任、齐鲁名师郑立平老师在网上建立了“班主任成长研究会”,中国教师研修网专门为他开辟了视频讨论区。他每天定时与网友在线交流,传播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这样,进一步促进了个人成长,也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成长
  师资培训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作用,学校制订了详实的培训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应用培训,利用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建设个人网站和开发网络资源的培训,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证。
  教学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学校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学生认知水平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化教学设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获取和理解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扩大了课堂容量。学校一直坚持“微格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按照计划给每位教师录制一节常态课,通过集体教研进行评课、议课,从中找出问题,特别是一些细节上的不足;执教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再次上课。学校通过这种“一课多讲”的形式,让教师克服不足,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打造精细化高效课堂。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优秀教师:有22位教师获“潍坊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称号,卢志军、苏茂村两位老师分别获得首届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教学能力大奖赛一等奖,毕英春、王君两位老师获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决赛一等奖,刘广福老师获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决赛一等奖。
学生在教育信息化中成才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学校安装了东师理想信息化管理平台,教师将大量的学科资源整合上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自我测评。学校网站开辟了BBS,师生利用BBS发表言论、讨论问题、交流心得,极大增强了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校设置了内部邮箱管理系统,教师通过邮箱给学生群发作业,学生通过邮箱提交作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使学生广泛获取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学校建立了“网上学园”,包括“德育园地”、“特长超市”、“阳光心灵”、“电子图书”四部分内容。“德育园地”由学校小记者团负责报道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让所有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特长超市”是学生培养特长、展示特长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向辅导教师咨询,也可以借助平台上传、展示个人风采的视频;“阳光心灵”由学校25位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教师负责,轮流在线解答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电子图书”可以让学生随时在线阅读,扩大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学校还开设了机器人、电脑制作、信息学奥赛等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课,并在实践中成为学校的品牌与特色。学校小学机器人足球队获全国机器人大赛冠军;学生电脑作品《小小书虫》、《泥语》获全国一等奖;有10多名学生在全国信息学奥赛中获奖……
  面对学校在信息化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张照松校长说:“下一步,我们要在不断‘推进’上做文章,要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实惠,自觉投入到信息技术应用和探索中来,开创学校信息化建设更加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