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中追问教育之“根”
发布日期:2010-12-3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717次
本报记者 华 文
“扬一家之言,星星之火可燎原;采众家所长,集思广益成大道。”12月18日至19日在诸城一中举行的山东省高级中学协会2010年年会暨校长论坛上,来自全省的200余名高中校长围绕高中学校如何加快改革与发展,实现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办出学校特色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与会并作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与高中教育改革》的报告。
论坛期间,数位校长的报告呈现了自己对教育的前沿思考,展现了学校的办学实践探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校长们在观点的碰撞中启发对教育的思考,在思想的交流中追问教育的根本。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硬道理”
在论坛发言中,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王品木提出,追求特色是学校实现优质发展的硬道理。他说:“当今学校变革的总体特征可以用四句话概括:相对于原来的规模发展,强调质量发展;相对于原来的粗放发展,强调精细发展;相对于原来的模仿发展,强调创新发展;相对于原来的同质发展,强调特色发展。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中,当学校立足于打造软实力、打造品牌、确立核心竞争力的时候,特色是必须关注的问题。离开特色,就没有学校的品牌;离开特色,也无法谈及这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离开特色,温家宝总理所倡导的教育家办学也无法实现。什么样的学校才是一所好学校?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关注点可能不一样。但有一条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好学校的重要标准。”
“创新人才的出现也需要社会土壤”
诸城一中校长李宪阳认为,创新人才的出现既依赖于教育,也依赖于经济与社会发展。他说,上世纪的发明创造,几乎没有一样是中国的。为什么?上世纪及更早一些的一段凤凰彩票,西方在搞工业化,一项发明首先会受到很好的保护,一项发明就是一个产品,就可能催生一个公司,一项专利可能就是很大的股份,有利益上的巨大动力。而那时候中国在干什么?还是农业社会(解放后又是30多年的计划经济),用原始的办法种地,既没有发明创造的环境,又缺乏发明创造的动力。创新的市场比创新的技术更重要,创新的机制比创新的能力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人才的出现需要教育和社会土壤两种合力的催生。
“让生活引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结合学校的办学实践,提出“让生活引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他说,教育的内容来自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根植于生活。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创造一种最适合学生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灵感的不断涌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要创造生活的情境,让生活丰富校园,让生活的情境熏染学生。应该为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让生活融入教育,让学生时刻获得生活化的社会体验,为学生的思维创造挑战的机会。
“严格控制大学校、大班额”
淄博实验中学校长程德权呼吁,必须加大控制大学校、大班额的力度。近年来,一些新建或者合并的学校规模太大,一所学校的在校生达到六七千人甚至上万人。学校规模太大,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也不利于学生的教育。班额过大,给“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一理念的落实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难免导致教育和教学的粗放,教师难以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齐鲁名师龙城行”活动,邀请来自全省的12名齐鲁名师举行了高中语文、数学等多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并举行了名师报告会,来自全省的1000余名教师参加了该活动。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