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本报记者 孙险峰 通讯员 秦冠藏
  近年来,聊城市莘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该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引导农村学校“进城”,而是通过推进教育资源“下乡”,加强农村学校建设,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双提升。现在,莘县这个经济欠发达县已经成为群众满意的“教育发达县”。
不搞农村学校“进城”
推进教育资源“下乡”
  “一些地方在教育布局调整时推行农村中小学进城,我们认为这不符合莘县的实际,会给学生就学造成很大的不便。我们的理念是做强农村学校,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莘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楚新星介绍。为彻底改变农村教育面貌,满足老百姓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从2005年起,莘县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和危房改造相结合,启动了农村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到2010年,新建校舍134969平方米,改造70000平方米。全县规划的117所小学已经建成83所。地方年财政收入不足4亿元的莘县,近几年来已为这项工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8亿元。
  为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2007年以来,莘县投入1000万元为中小学配备教学仪器,同时实施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截至目前,该县已有112所农村完全小学实现宽带连接。王庄集乡新凤小学虽然地处偏远,但每个教师办公室的电脑都连上了互联网,写教育博客成了不少农村教师的一项业余爱好。
多措并举保障农村师资
  教师是优质教育的关键。莘县教育局统筹配置城乡教师资源,严格教师岗位管理、调动管理,实行合理流动;将近几年新招聘的1000多名中小学教师一律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并在职称评定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为使农村学校教师及时接受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莘县实施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2007年以来,全县教师参加校级培训6万余人次,参加县级集中培训1万余人次,参加省市级培训5000余人次;教育局先后组织名师送课下乡活动100余次,组织1100多名教师参加了北师大班主任高研班、华师大校长及名师高级研修班和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班等。
  推行城乡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让身在偏僻乡村小学的教师也能够及时跟外界沟通,掌握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莘县以实验小学为龙头学校,从每学科选出一名骨干教师担任主备课人,每个乡镇各学科选派一名教师代表,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个乡镇的教师代表回到乡镇后,再召集各个村小学的各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实现先进教学方法的“二次批发”。
从教育思想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硬件的落后,而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落后。”楚新星局长说。莘县按照以城带乡、共同提高的思路统筹发展教育事业,从管理思想、教学理念和内涵发展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让一所农村学校落后,不让一名农村学生掉队。
  小学阶段,实施“振兴阅读工程”;初中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创建高效课堂为工作重点,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邹平县黛溪中学等学校的先进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走进妹冢镇、莘亭街道等乡镇中学的教室,会看到学生的课桌没有按常规正对着讲台摆放,而是按小组围成一圈;教师上课也不只是站在讲台上,更多是穿行在学生中间。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充分备课,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不懂的地方再由教师解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为彻底“解放”升学重压下的学生,莘县将重点高中学校招生计划的70%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同时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让每名学生都有上重点高中的机会。
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
  教育要实现科学率先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家办学”。莘县县委、县政府对学校干部的调整充分尊重教育局的意见,紧紧抓住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干教育,坚决防止“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干部认识到,只要能力强、水平高、素质好,就能被提拔重用。
  为了让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校长脱颖而出,莘县教育局创新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约束、激励、竞争并举的人才管理机制,采用广泛调研与演讲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使上者服众,下者服气。
  为了提升校长的综合素质,莘县实施了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每所城区学校帮扶2至3所农村学校。实行副校长交流任职、教师交流授课制度,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管理思想和制度措施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加强校长培训,让他们更新观念,及时接受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
鼓励学校各具特色
  莘县教育局通过深入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和开发校本课程,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妹冢镇中心小学的“写字教育”、新凤小学的“古诗文诵读”、樱桃东耿王小学的“阳光合唱团”、将军希望小学的“国防教育”等各具特色。
  张寨镇初级中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施“十个一工程”,要求学生毕业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做一套健身操,能唱一曲优美的歌,能说一些简单的英语会话,会一手电脑操作,能做一套理化生实验,懂一些礼仪常识,有一项艺术特长,每学期读一本有益的书。这些做法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潜能,使农村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
  各学校实施的社团活动,则唤醒了学生们的校园梦想。莘县一中的新生越野拉练、翰林中学的“课间大甩臂”活动、王庄集中心小学的“阳光一小时”活动,都成为莘县校园的亮丽风景。莘县一中的篮球社团,不仅使学生锻炼了身体,还成为学校德育的突破口。莘县实验高中的古筝社团、莘州中学的舞蹈社团等,已经成为学生体验快乐、张扬个性的广阔舞台。
让幸福来敲农村教师的家门
  为了让教师扎根农村,在乡镇政府的支持下,莘县已有三分之二的乡镇初级中学建起了周转房,解决了教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河店镇初中去年启用一栋20套教师周转房,今年第二栋住宅楼也即将完工。该校魏丽娟老师参加工作10年,以前一家三口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宿舍,生活不方便,工作不能安心。去年,她以每平方米700元的成本价,买到了一套108平方米的周转房。一拿到新房钥匙,魏老师就开始装修宽敞的房子,并购置了新家具,还接来了老人共同生活。
  为丰富农村教师的文化生活,莘县教育局定期举行教职工健身操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让教师从终日的忙碌中解放出来。2009年以来,教育工会每年还组织教职工进行一次健康查体。
  为保障教师权益,莘县实行学校重大事项由校委会提议、教职工代表审议、教职工大会决议,决议事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制度;发挥教工代表作用,使其实现自身价值,维护自身尊严,让每一位教师的幸福指数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莘县一系列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既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了良好教育环境,也促进了全县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