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一小建起九个“中心”七个“学院”

  本报讯(记者 王蕾 通讯员 张国青)“老师,你看我自己烧制的陶瓷水杯,这青花釉做得漂亮吗?”“老师,你看我烧制的创意陶瓷笔筒,是不是很特别呀?”近日,记者在博兴县第一小学采访时看到,五年级的学生们正在科技馆展示自己刚刚烧制好的各种陶瓷作品,负责科技教育的顾志谦老师则穿梭于学生中间,挨个儿进行点评指导,忙得不亦乐乎。
  顾志谦告诉记者,博兴一小的科技馆是尖端科技、生活科技和动手实践的大舞台。陶瓷烧制区只是科技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里,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各种小件陶瓷作品,进行制胚、画胚、上釉、烧制等工序,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和学习其中蕴涵的科学原理。记者看到,科技馆里除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和齐全的实验设备,屋顶的天花板上还有老师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星空图。通过开关调节控制,不同区域的“星星小灯”和星座就会闪烁美丽的光芒,非常方便教学实践。在近现代科技史的陈列区,摆放着留声机、电报机、大哥大、收音机、老式电影放映机、电视机等各种各样、不同年代的科技产品,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近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顾志谦告诉记者,这些“古董”,都是他一件一件从网上淘来的,总共花了7000多元钱。虽然花的钱不多,但对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来说,却非常有意义。此外,博兴一小还于2010年筹资20多万元,建起了学校的生态馆。里面水果、蔬菜、花卉样样齐全,既有无土栽培的韭菜,也有红绿相间的西红柿,还有各种植物生长习性、特点和种植知识的详细介绍。顾志谦说,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认养各种植物,参与选种、栽种、除虫草、施肥、采摘等过程,长期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在校园里体验现代生物科技的魅力。
  博兴一小校长黎强告诉记者,学校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把原来的教务处、政教处、后勤处和办公室等“三处一室”进行整合分化,细化各个部门的职责,强化服务功能,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成立了少儿活动、教学实验、课程研发等九个中心,其中少儿活动中心又下设科技、艺术、文化等七个学院。学校提出“学于课堂,精于学院”的理念,加强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并在各学院实行“学分制”,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争当“创新状元”,让学生成为小发明家。
  黎强说,经过几年的实践,博兴一小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科技教育特色,每年举办科技艺术节和科普节等活动,每月举办一期全校性的主题创意作品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强化动手实践能力。自2008年以来,该校学生3次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29名学生获个人金奖,学校连获团体金奖。此外,博兴一小的学生已登记知识产权50多项,申请获批个人发明专利23项。动手实践和科技创意已成博兴一小学生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