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业学院试点“3+1”人才培养模式

  本报讯(记者 文海 通讯员 熊开峰)“我们是一家皮革生产企业,现在处于高速发展和规模扩张时期,贵校皮革专业的学生我们全要了。但是,希望学校能够让学生提前来企业实习,选择我们企业的生产工艺难题做毕业论文题目,让企业工程师做学生的第二导师……”
  “我们要‘定制’40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派公司营销总监来校上课,也希望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多开设案例教学课程……”
  7月7日,在山东轻工业学院举办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上,十几家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老总都希望“量身定制”学生,也都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结合企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
  近年来,山东轻工业学院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企业要求加强实践能力的实际需求,打破“一锅炖”的学生培养模式,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按照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指导将学生大体分成学术型、应用型和出国留学型等几类。
  从今年起,山东轻工业学院又开始试点将四年制改为“3+1”,即前三年在学校学习,第四年到企业学习,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实行“双导师制”,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发现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探索需要改进的工艺环节,并将这些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
  参加研讨会的企业老总表示,按照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留下后更好用,上岗后更有发展潜力,既有利于学生个人,也有利于企业发展,他们非常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