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的“及时雨”

本报记者 王洪聚
  最近几天,郓城县双桥乡郭庄初级中学校长黄修省心里颇不平静。由于位置偏、学生少、师资缺、课程开设难,所在学校被撤并。作为校长,即将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家”,内心毕竟有些依依不舍。但是,平时看着偌大的校园里仅有几十名学生,老师们整天忧心忡忡的样子,他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而学校撤并后,资源重新利用,师生妥善安置,重新找回自己的舞台,他不免欣慰了许多。
  与郭庄中学一样,今年暑假期间,郓城县还有一部分学校面临同样的结局;与郭庄中学的师生一样,面对这样的结局,这部分学校的师生也感觉非常欣慰。而这一切皆是郓城县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强力推进教育资源整合的结果。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从2010年暑假开始,郓城县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
  此前,郓城县也进行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调整的结果不甚理想。截止到2010年暑假前,该县仍有定点小学262所、小学教学点155所,初中44所。大部分教学点和个别定点小学所处位置偏僻、学生人数少、师资力量不足、监管难度大、办学效益差,有的甚至就几十名学生,造成资源闲置、设施落后、质量不高、效益低下。许多校长常常为学生少而发愁,常常因教师缺乏、课程无法开全而发愁。由于布局分散,教育资源配置也只能像撒芝麻盐一样,校校都有,校校不足。县教育局局长吕端方至今仍无法忘记那一幕:上任伊始,他到张集乡一所小学检查,发现该校仅有48名学生,学校仅有4台微机,学生摸都没摸过微机,更不要说上微机课了。整整一个月,他调研了全县21个乡镇的80所小学和教学点。这80所小学和教学点平均在校生不足百名,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活动室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学点音体美专业教师匮乏。初中呢?他调研发现:全县21个乡镇,基本每个乡镇2所初中,乡镇驻地1所,非乡镇驻地1所。有的初中由于生源缺乏,资源大量闲置。唐庙乡3所初中平均在校生200余名,西城中学有教师50名却仅有60名学生。这种学校布局显然无法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发展。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并反复论证、征求意见,深化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思路逐渐形成。2010年7月8日,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出台。自2010年暑假开始,全县上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工作。
突出重点 强力推进
  在学校布局调整、资源整合中,县教育局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和任务目标。各乡镇中心校结合本乡镇实际,认真制定布局调整工作计划措施,对于能够立即进行合并撤销的立即合并撤销;对于确实存在实际困难的,制定计划,分期分批撤销。学校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工作积极有序地进行。但是,布局调整、资源整合也面临一系列困难、问题和阻力。
  要想获得群众的支持,关键是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布局调整带来的实惠。各乡镇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深入细致地做好村委、群众和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黄堆集乡全部撤销了教学点,所有教学点合并到所属定点小学,先后投资35万元对所有定点小学进行了绿化美化,配备了价值28万元的仪器、微机等教学设施,做到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该乡及时组织周边群众现场参观,随堂听课,让广大学生家长亲身体会、比较学校布局调整前后的变化。村民李长军在实地察看了女儿所在的红卫小学后高兴地说:“孩子能在这样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教学质量好、教师负责的学校里学习,虽然接送孩子麻烦一点,我们也心甘情愿!”
  郓城县教育局及时召开推进会、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强化工作措施,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对调整后定点小学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加强对定点小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布局调整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规模办学 优势凸显
  通过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县学校布局渐趋合理,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集聚率大幅度提升,全县定点小学平均在校生由196名增加到338名。优质教育资源惠及面不断扩增,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县教育局坚持以定点小学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自去年以来,全县新建改建校舍10.61万平方米,投资7882万元;电教设施投资1380万元,配备计算机4700台;教学仪器投资286余万元,图书购置投入216万元;校园绿化美化投资650万元,绿化美化38万平方米。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功能用房建设,全县新建学校功能用房1000间,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1850万元。同时,县教育局对撤并学校的房产、土地等不动资产严格监管,合理利用,用于创办幼儿园,有效地解决了村办幼儿园的困难。
  撤并学校的师资全部充实到附近保留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紧缺问题。布局调整后,保留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教师和学生增多,便于集中管理,便于课程开设,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目前,全县所有定点小学已全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绝大多数学校开设了特色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素质教育得到深入推进。
  在谈到下一步的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工作时,吕端方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到2013年完成撤并教学点工作,到2015年使全部定点小学和乡镇驻地初中基本达到设施齐全、师资够用、班额标准、课程开齐,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标准化学校,促进基础教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办学规模化、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