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把学校办成留守儿童的家
发布日期:2011-09-0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102次
本报讯(记者 邓旭 刘金华 闫法斌)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队伍的增加,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嘉祥县教体局把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列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载体,创出了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的新模式,把学校办成留守儿童的家。
嘉祥县各学校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内容涵盖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家庭状况,父母外出务工地点、回家次数、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情况、住址、电话,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校内外表现情况、学习成绩等)。各乡镇针对边远区域群众居住比较分散,距离学校比较远的特点,设立留守儿童学校。如成立于2007年的梁宝寺镇桐庄留守儿童学校,是山东省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对于留守儿童数量较少、离学校比较近的区域,各乡镇则采取独立办班或随班就读的形式。
留守儿童常常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感到孤独和空虚。为此,各校教师主动担当起第二家长的职责。每位教师照顾几名留守儿童,和儿童同吃、同住,做他们的“爸爸”、“妈妈”,随时和他们谈人生、谈理想、谈生活常识,培养他们的自立、自信、自强、自律意识。该县还通过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的“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增进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让每名学生找到知心朋友,尽量消除远离父母而产生的孤独感。
嘉祥县坚持把校园办成留守儿童温馨的家园。该县教体局提出,各学校要做到“四好”,即让留守儿童吃好、睡好、玩好、相处好。一是吃好。各学校严把饭菜质量关,做好饭菜搭配。二是睡好。各学校注意寝室通风,定期杀菌消毒,安排值班员与学生同睡。三是玩好。各学校经常开展各类活动,寓教于乐。四是相处好。教师注重引导,保育人员注重疏导,让学生在学校大家庭里和睦相处,与人为善,以此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各学校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并成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心理引导。
经过多年的摸索,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在嘉祥县已经成为一道风景。2009年9月,该县梁宝寺镇桐庄留守儿童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基地”,300多名留守儿童被评为国家、省、市级小孝星、文明礼仪之星、小发明之星等。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