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苑”里好温馨

本报记者 孙登勇
  “我的孩子能有今天的成绩,多亏了你们‘温馨苑’的爱心妈妈!不然,孩子早毁了!”日前,一位拄着双拐、眼含泪水的学生家长,紧紧拉着茌平县博平中学教师王志华的手,久久不肯松开。“温馨苑”是该校开展德育工程、实施全人教育绽放的花朵之一。
  2006年,石秀云被调到茌平县博平中学担任校长。面对一个教风差、学风坏、学生乱、教师散的烂摊子,她提出了德育立校的办学理念,“温馨苑”即在此背景下诞生。
  “温馨苑”是茌平县博平镇中学女教师自发组建的德育平台,是学校里42名特殊学生特殊的家。这些特殊学生,有的常年留守,有的父母离异,还有的家庭贫困……“温馨苑”里的教师及时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帮助那些或者因为父母离异、或者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父爱或母爱缺失的学生解除心结。
  一天,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温馨苑”成员王淑红老师,无意中发现学生小兰在她的门前徘徊。她马上放下手中的笔,把小兰请进屋。经过王老师的耐心开导,小兰终于敞开了心扉。她说:“我从小没了妈妈,是爸爸把我拉扯大的。现在,爸爸要给我找个后妈,我接受不了。我想让老师帮我拿个主意。”于是,王老师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德育活动,做起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这个失意的孩子找到了情感的宣泄点。经过王老师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小兰终于想通了,不但阴郁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而且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中学校。
  这件事后,教师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只要学生心情舒畅了,学习动力就会成倍增长。
  小丽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一双大眼睛里总让人感到藏着什么秘密。在“温馨苑”老师的开导下,她终于倾吐出了心声。原来,她很早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和年迈的爷爷生活。她被青春期的很多事情困扰着,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向谁去诉说。青春的萌动,少女的羞涩,长期无法诉说的压抑,积累成她的一块心病,影响了学习,更影响了情绪。在“温馨苑”,老师帮她解开了心结。
  “温馨苑”不但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凝聚了师生的无穷力量。现在,这所学校不但在教学改革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德育工程也引起广泛关注。全市和谐师生关系现场会、全县德育工作现场会相继在博平中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