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农村中学的崛起

本报特约记者 李振华
  燕崖中学位于“牛郎织女爱情文化之乡”沂源县燕崖镇。2009年7月,刘汉海被任命为校长。他面临的困境是:学生纪律涣散,校园中追逐打闹现象经常发生,上课铃响了还有人在宿舍、校园游逛;学生不服管理,顶撞教师,紧张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们在管理学生时缩手缩脚;不少学生纷纷转学。看着被毁坏的桌凳、宿舍里成堆的垃圾,听着教师们那无奈的叹息和老百姓对学校的不满、指责,刘汉海没有退缩,带领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迎难而上。
  他们深入了解学校存在的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确立了“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办学理念。他们认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之所以长期低迷不振,主要原因不在于教师的能力,而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刘汉海认为,学校当务之急是整顿学风、务实高效、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追求的短期目标是:让教室成为最勤奋的地方,让宿舍成为最温馨的地方,让校园成为最文明的地方。
  当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刘汉海讲述了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援引了辽宁盘锦中学自习课安静得让家长提着鞋、光着脚走出教学楼的故事,列举了一系列勤奋好学、文明守纪、孝亲敬师的感人事例,明确向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要主动高效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二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做一个有品位的人;三要孝敬父母、尊重教师、友爱同学,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场生动的报告,犹如巨石投水在师生中掀起了狂波巨澜,引发师生深深的思索:原来教育和学习可以做得如此生动,原来我们可以创造感动与美好,我们的生活应当更精彩。
  现在,走进燕崖中学的教室,你会发现每个教室墙壁上都张贴着“红色通报”,有“全体教师致全校同学的一封信”,有对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的嘉奖等。校园里问好声可以随处听到;学生自觉排队打饭、提水;教室里书声琅琅、以学为乐;宿舍里干净卫生、和谐温馨,被子折叠得像豆腐块,一点不比军人的铺盖差;学生们把宿舍看成自己的家,“温馨屋”、“乐天居”、“清华园”、“十兄弟”、“简朴寨”等充满个性的命名,彰显了学生对爱、对美、对知识的追求。
  “在这里工作,最幸福的就是同事间都像兄弟姊妹一样相处得很融洽,学生很尊重教师,学校总是为教师着想。即使有时工作量很大,可是我们心里感到很轻松、很快乐,因为这里人情味很浓。”和燕崖中学教师交谈,教师们几乎都说到了这一点。学校领导和教师、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彼此关爱和支持,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形成了燕崖中学快速发展的巨大心理支撑。这强大的凝聚力是无形的,也是无价的!
  学校积极倡导教师们每天锻炼一小时,课余凤凰彩票打乒乓球、跳绳、玩篮球、多人一起踢毽子的场景让校园充满了活力。在欢声笑语中,教师们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加深了彼此感情。学校教师篮球队多次代表燕崖镇参加县运会,有冬泳、钓鱼、养花等业余爱好的教师也一天天多了起来。
  随着学生管理的日趋规范、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燕崖中学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在全县初中毕业年级教学研讨会上,学校英语、数学等6个备课组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县教研室的教学研讨会也被安排到燕崖中学开展。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让教师们找到了自信与自尊,教师们在社会上普遍受到称赞与尊重,深切体验到了教育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