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
发布日期:2012-08-2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164次
本报记者 曹延刚 通讯员 张雪莲
在章丘市,宁家埠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彭弘和她的课堂可谓名声赫赫。在农村学生想尽办法进城里读书的当下,她班里的学生却有条件也不愿离开农村。
2011年的那天,当她的农村娃娃们那淳朴澄澈的吟诵声响彻在京城偌大的讲堂时,四座寂然,继而全场皆叹。当时,彭弘作为特邀嘉宾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华吟诵周相关活动,并就传统文化教学做了经验介绍,得到叶嘉莹等专家的高度认可。
如今,她凭着自己的真诚和勤耕不辍的努力,被全国语文特级教师陈琴收为弟子。在这个暑假,她满怀虔敬和热忱,又踏上了去北京的征程,再次与众大师对话,潜心学习古诗文吟诵教学。
曾几何时,彭弘非常困惑。“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从2002年创始至今已经举行十届,吸引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可是为什么在中国孩子中间却流传着学语文没用、学语文枯燥的观点,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为什么小学生对课本上那么多优美的文章没有多少了解?为什么学生执笔姿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眼睛、骨骼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小学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
彭弘深受父亲影响,自小喜欢文学,写得一手好字。这丰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勃发出来的是语文课堂的质感。2009年,彭弘偶识“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全国语文特级教师陈琴。基于“经典即人生”的认识和对“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的坚守,彭弘投身于经典诵读教学之路,插上了事业腾飞的双翼。
她引导学生体悟中国的声音——吟诵。自《诗经》起,以《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为本,再精选唐诗、宋词、元曲。一篇篇诗文佳作在彭弘和学生的口中或婉转清扬,或沉郁顿挫,或豪迈激昂,依字行腔,情由心生,再短的绝句也吟出了别样趣味,再长的律诗也可不差一字地吟诵到底。
她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的“姿态”——书法。一支毛笔、一张宣纸,墨香浸润的教室里,彭弘带学生们边诵读边临帖,一丝不苟,正气满堂。
她引领学生体验生命的旅行和呼吸——阅读和写作。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在彭弘的引领下,四年级学生就已经读得风生水起。一篇几百字的考场作文常被学生挥洒成千言的文字;传情达意的小纸条,也都被学生们写成了情趣盎然的韵文。
彭弘说,语文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识字读书,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文化素养。教语文,就要教出有根有历史的语文;育人,就须力求培养出扎根沃土的人才。
打破常规的事情从来就是多生阻碍。起初,在各地都重视升学率的情况下,这样讲授语文课必然是备受质疑的,再加上农村小学种种现实条件的匮乏,彭弘也深感困难重重。几经思虑,她最终决定克服困难,带领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探索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就自己编写;专业深度不够,就请熟识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彭弘和学生一起坐在课堂上,勤学苦练,在不同的声音里开辟了这方本色语文教学的阵地,也在质疑的眼光里收获了桃李满园。高考后得知了自己的成绩,很多学生第一个打电话给小学老师彭弘。升入高等学府,她的学生们常被人这样问:“你怎么这么爱读书?为什么你写的字如此漂亮?”学生们很淡定地说:“我的老师叫彭弘……”今年6月,《济南时报》记者专程到她所任教班级采访。当学生被问及为什么学习时,回答非常肯定:“强大自己的祖国!”喧哗躁世中,这正直铿锵之声出于少年的浩然正气,更是出于一种向温暖明亮的人生行进的教育。我们仿佛看到,围在彭弘身边的学生们,如一株株白杨,正伸展枝叶,自在繁茂地生长。
明水是李清照故里。彭弘说:“这山明水秀的小城,应该处处有学生们吟诵诗文的声音,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业中来。”因此,除了用传统文化滋养自己任教的学生外,彭弘还到不同学区学校送课,与倾心语文素养教育的同行交流探讨,宣传推广古诗文吟诵教学。利用休息凤凰彩票,彭弘面向社会多次组织传统文化公益沙龙、经典读书会,力图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每次活动搞完,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学生都意犹未尽,热切期盼下次活动的到来。
追逐理想的脚步从未停息。翻看彭弘的档案,处处可见力证:中华吟诵学会理事,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下水文省一等奖获得者,市级“走青春路,做育花人”先进个人,各种优质课一等奖……
一泓清波,用本色课堂回归文化传承;一生正道,用厚德践行育人理想。彭弘,就是这样的一位教师。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