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学生的“快乐课堂”

本报记者 孙军
  乡村学校少年宫在我省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农村学生开展活动、拓展知识的“快乐课堂”,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青岛市目前已建成乡村少年宫506所,到2013年乡村少年宫将在全市实现全覆盖,将进一步拓展农村未成年人的课外活动空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暑假里的一天,记者在胶南市铁山中心小学看到,学生们正兴致勃勃地参加乒乓球、篮球等各种课外活动;在一间课外活动室里,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专心制作着布贴画。“我创作的布贴画叫《饮牛》,画中是一群牛儿在欢快地饮水。”学生杜庄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作品。“布贴画原料来自学生家中不用的碎布料,学生可用它们做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和图案。”指导教师王美玲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沙画、十字绣等培训,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据了解,目前,该校已建成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5个共10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所,以及音乐舞蹈室、绘画室、书法室等10个共48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室。“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利用大课间、活动课、双休日及寒暑假,组织书法、沙画、舞蹈、十字绣等活动小组,让农村学生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学校负责人介绍。
  连日来,在胶南市张家楼镇中心小学,学生精心排练的课本剧《负荆请罪》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通过排练课本剧,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也充实了课余生活。”指导教师赵亚峰说。据介绍,胶南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科,配备2名专职人员,设立每年40万元的专项经费,其中20万元专门用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旨在丰富农村中小学生课余生活。
  即墨市温泉镇皋虞小学四年级学生刘圣洁告诉记者,她在学校少年宫学会了简单的舞蹈,现在可以跳《阿里山的姑娘》、《闪闪的红星》等多个舞蹈。这里的少年宫整整占据了一座小楼,开展书法、沙画、舞蹈、十字绣、棋牌、篮球、微机、乒乓球、根雕等兴趣活动,周边15个村庄的3000多名学生分批到这里参加活动。如今在青岛市农村,类似的乡村少年宫越来越多。
  走进胶南市张家楼镇中心小学,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着各种活动室标牌的教室。学校腾出67间校舍用于少年宫功能室建设,开设了思想品德教育、中华经典诵读、体育健身、本土文化、科学实践、传统艺术、学科文化等7大类27个活动项目。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学校的民间艺术培训。学校请来了十字绣、剪纸等民间艺人担任学生的辅导员。学校还成立了绿泽小画社,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绘画训练,培养出了不少在省市乃至全国评选中获奖的“小画家”。
  青岛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学校教育处处长李信阳告诉记者,乡村学校少年宫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校现有场地设施而建,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利用学校现有管理体制、师资队伍,统一组织开展活动。少年宫建成后面向所有农村未成年人,免费为他们提供开展活动必需的场所、器材、师资,不开展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举办收费特长班、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