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教育人事管理改革动真格

  本报讯(记者 孙登勇)日前,一项旨在挖掘教师潜力,激发内部活力,提升内在动力的教育改革在茌平县悄然启动。
  针对教师年龄老化,师资结构倒挂,人员流动迟滞等困扰教育发展的普遍问题,从2009年始,茌平县进行了全员参与、城乡一体、优化结构、能上能下的改革模式,彻底打破过去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被动局面。具体做法是:县里出台政策,教育局监督过程,各学校具体实施。
  县委、县政府出台加强教育内部改革的文件,制定相关政策,为教育改革扫除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为茌平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保驾护航。
  教育局监督过程,就是教育局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让每位校长充分施展才华的同时,通过工作巡视、调查走访、个别谈心等形式,严格把好各个关口,从根本上杜绝个别学校在具体实施中歪曲政策、预划圈子、暗箱操作、假公济私、打击报复、徇私舞弊、敷衍塞责的不良行为,使改革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
  各学校具体实施,就是根据文件规定的内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各学校再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实行校长聘中层,中层聘班主任,班主任再根据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能力、教学成绩、学生评价等聘任任课教师,通过层层聘任,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真正起到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提升内力的改革目的。
  据了解,三年来,茌平共有125名不称职或不适宜本职岗位的教师被分流转岗。这些被分流或转岗的教师,通过待岗培训、转岗培训、转岗分流等形式,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事实证明,这项具有持续性的教育内部改革,为教育加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