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写作的自由

本报记者 任甲斌 通讯员 郭强
  “夜晚的森林是一场音乐会,青蛙唱着好听的歌,萤火虫打着小灯笼来了,小蝌蚪在水中跳舞……”这首美妙的诗,出自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街道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学生张意琳之手。
  张意琳能写出这样的诗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实行的“开放式习作”教学。
  该校自去年5月份开始推广“开放式习作”,走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开放式习作”强调开放的理念、思维、情感、内容、表达、文体等,配合教师开放的评价,为学生写作营造完全自由的氛围。
  小学生写作文一直是个令教师、家长和学生头疼的问题,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生涩。而“开放式习作”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运用创造性思维,借助语言文字符号,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而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引导学生多视角、全方位地看问题,倡导学生个性化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我觉得现在写作文就是什么都可以写,只要把心里话说出来就行。”学生刘畅说。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平常的习作中注重命题个性化、内容生活化、体裁自主化。
  教师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采用剪贴画式、情境式和活动式,用生动、易感知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在中年级则采用日记式、话题式、读写结合式来刺激学生写作的欲望。高年级则逐步开展网络式、推理式、下水文式的写作,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鉴于小学阶段学生词汇和语言的积累量较少,该校配合“开放式习作”,组织开展了“开放读书”工程,强化学生的阅读。为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学校为每个班级购置了书橱,同时设立了“图书银行”,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的教师精心为学生设计了“课外读书积累卡”,分为“乐读书,勤摘抄”、“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文章主要内容”、“读后我想说的话”、“我积累的名言”等几部分,帮助学生分门别类积累词汇和句子,让学生习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
  “开放式习作”要最大限度地把写作自由还给学生,还必须配合开放式的评价。该校教师对学生习作适时加以点评,用发展、激励、启发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习作。同时,还尝试探索让学生开展互评,使学生在点评对方的同时得到启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