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现代公民放在首位

本报记者 王建科 管恩武
  编者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世代相传与发展的民族智慧,更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作为100所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的山东职业学院,通过开展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活动,培育了广大师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只有持之以恒讲美德,常抓不懈践美德,在广大师生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他们才能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这是山东职业学院传统美德教育的经验。自本期始,本报将就此主题从不同侧面推出四篇系列报道。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现代公民。这是我们六十余年办学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重要育人理念。”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邦治讲给记者的这段话掷地有声。
  山东职业学院作为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高等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传统美德为本源,以当代道德模范为榜样,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己任,以践行传统美德为旨归”的德育之路。
  院党委书记刘邦治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号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活动,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加强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这为学院开展德育工作找到了着力点。”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马加爵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等大学生思想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山东职业学院的领导班子、德育老师和辅导员们都分别组织开展了专题研讨会,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当事人的思想动态,讨论当事人的做事动机,评论反映出的社会现象。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学院深入细致探讨了如何加强大学生对家庭的孝亲、待人中的友善、生活中的勤俭和诚信教育等问题,在抓好大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知能共进,德道同优”的山职院校训精神践行好。
  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源。传统美德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山东职业学院以孝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切入点,迈开传统美德教育第一步。
  为了有效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2011年5月,学院专门成立了中华孝文化教育研究基地。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周恩来总理秘书、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原副院长纪东将军,为师生作了《弘扬周总理精神风范,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八年的感悟》主题报告,讲述周总理爱国孝亲的动人故事。学院组织学生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济南府学文庙以及中华孝文化教育基地济南崇孝苑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在闵子骞后人闵伟的带领下,学生们还瞻仰了闵子骞的塑像,学习了“单衣顺亲”、“鞭打芦花”的典故,对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文化寓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配合好孝文化教育的开展,2011年11月,山东职业学院还开设了孝文化大讲堂。讲座以传统孝文化与时代精神为主题,结合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11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带领大学生系统梳理了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的发展脉络,认真分析了传统孝文化与当代孝老爱亲美德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概括归纳了孝老爱亲美德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学院还组织了孝文化主题班会,父亲节、母亲节写一封家书,感恩朗诵比赛,敬老院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务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增强了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山东职业学院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三年的大学生活,让学生知诚信、讲诚信、践诚信、守诚信。诚信之风让山东职业学院的校园四季如春。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在入学教育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学校情况、系部建设、专业建设情况和就业发展情况等,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诚信教育。正是在这次课后,我将‘不忠不信,何以立于天地之间’作为我人生诚信的座右铭。”即将毕业的小徐在被问及学校开展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时感慨颇深,“学校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达着诚信的意义。课堂上老师讲课的言语中,自习室里的励志名言上,同学、朋友间的言谈举止中,都包含着他们对诚信的理解,也让我对诚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然,学校还组织了许多诚信活动,像‘讲诚信,明责任’主题班会、‘诚信伴我行’海报评比、‘我与诚信同行’演讲比赛、‘倡导文明考试,杜绝考试作弊’大型签名活动等。同学们由参与者变成了支持者,再由支持者变成了践行者,因为‘诚信’离我们很近,是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多姿多彩。”
  山东职业学院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现代公民的过程中,视中华传统美德为德育的本源、沃土,首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做事。德育,让山职院的学生体会到生活的温暖与崇高,让他们年轻的心灵充满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