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职教改革发展十年闯出一片新天地
发布日期:2012-10-2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270次
本报记者 刘凯
2002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年闯出一片新天地。
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办学规模达到新水平。2002年以来,全省中等职业教育走出了低谷,扩大了规模,招生人数迅速攀升。到2011年底,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有799所,招生59.41万人,在校生155.86万人。与2002年相比,招生数增加了16.6万人,增长38.8%,在校生增加了56.1万人,增长56.2%。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2002年的40.44%,增加到2011年的49.91%。
布局调整开创新优势。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我省加大了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以创建骨干示范学校为抓手,每县重点建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带动了全省职业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全省中职学校所数由2002年的1108所,调整为2011年的799所,中职学校校均办学规模由2002年的900人增加到1950人,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通过布局调整,特别是2005年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各级党委政府都重视和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通过实施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师资培训计划、30个经济欠发达县的扶持计划等项目建设,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涌现出一批办学条件较好、规模较大、装备先进、教育质量较高的中等职业学校。
管理体制取得新突破。2004年,省政府确定,由市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对本辖区职业教育的规划、政策、经费、办学、资源利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的统筹。市级统筹进一步加大了市、县(市、区)政府对职业教育宏观指导的力度,改变了职业教育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完善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调整、学籍管理、招生计划等方面拥有自主权。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尤其是工资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教育改革进入新领域。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职教,围绕市场求发展已成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共识。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基本形成政府为主,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学的新体制。通过扩大“双元制”办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推行弹性学制,试行学分制,改革招生制度,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贴近,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办学活力不断增加,社会信誉明显提高。职业学校已成为当地实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2010年以来,全省中职系统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从基础做起,狠抓基础能力建设,规范办学行为,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化办学的制度和政策,为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有大赛,技能竞赛制度化。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省积极推进职业技术(技工、技师)院校技能竞赛的制度化建设,以技能大赛为总抓手,逐步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职业技术院校技能竞赛制度,逐步覆盖到每个专业、每位专业教师和每位学生,形成“校校有竞赛,层层有榜样”、“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切实促进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自2009年起,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每年举办一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全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2002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先后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两次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省政府批准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人大、省政协加强了对职业教育检查、督导和以法治教的力度,颁行了《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与经济的紧密联系,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职业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两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两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重视“两个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相结合,与企业岗位相结合),建立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树立“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提出“职业学校校长既要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又要具备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以开阔的视野主动研究市场,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设置、调整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坚持制度创新,突出工作重点,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我省坚持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积极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体制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政府为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学的格局,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在坚持和深化制度创新的同时,突出抓了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推广“双元制”,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我省通过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布局结构,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建起一批办学水平高、起示范作用的骨干学校,带动了全省职业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促使全省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与社会效益迈上新台阶,提高了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特色学校,重视典型引路,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总结各地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省政府、省教育厅先后在平度召开现场会,推广“双元制”经验;在寿光、莱西等地方专题调研,总结“为农服务的经验”,使各地、各学校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以平度职教中心为代表的“双元制”办学模式,以烟台汽车工业学校为代表的校企结合、“订单”式办学模式,以济南历城职业中专为代表的建工厂化学校办学模式等不断涌现,带动了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凤凰彩票凤凰彩票为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