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信息化建设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宋银本)“请问崮山中学的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下这条辅助线应该怎样添加?”话音刚落,崮山中学初二(1)班的同学就纷纷举起小手,争着回答问题。近日,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学校的郭强老师正在本校上数学课,提问的对象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却是该区另一所学校崮山中学的学生。这种有点像武侠小说中“千里传音”式的跨时空信息化教学交流方式,如今在威海已不鲜见,而且已经成为促进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崮山中学校长苗延亮告诉记者,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能够实现和城区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隔空对话”交流学习,得益于威海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及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工程。
  据威海市教育局局长王强介绍,近年来,威海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全市中小学“校校通”比例已经达到100%,多媒体“班班通”也已达到了90%以上,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从2011年起,威海市在继续加强教育综合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大全自动录播教室的建设力度,决定用2~3年的凤凰彩票,实现全市所有学校全自动录播教室全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城乡师生共享优质课程”的目标。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环翠区已全面完成每所学校拥有一间全自动录播教室的建设任务。年底前,荣成、文登、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新建的一批录播教室也将陆续投入使用。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如城区学校,虽然目前已有教师交流政策,但毕竟覆盖面窄、人数少、学科相对固定,教师交流在实际操作中也有诸多不便之处。”苗延亮说,“自从有了全自动录播教室,我们就可以有计划地和优质结对学校协调安排,与结对学校的优秀教师通过点对点互动的形式同上一节课,既能让学生享受到优秀教师的课程,也给我们的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
  除了全自动录播教室,乳山市等区市还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视频会议直播系统,成功为教研活动“减负增效”。2011年,乳山市全面完成了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工程,并配备了视频会议直播系统,建立了17个学科教研网站,开通课例展播、优秀教案展示频道,实现了网络教学、网上教研、网上备课,为城乡学校联片教研、优质资源共享和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文登市的网上家长学校开设“父母课堂”、“家教花苑”、“专家在线”等11个栏目,宣传普及家教知识,赢得了家长的普遍欢迎,促进了家校合作。文登等地还在学校食堂安装了电子眼饭菜制作“直播”系统,学生食堂就餐、厨房操作间、加工间以及仓库间的各项情况,不仅在公开播放的监控视频上一目了然,还能保留一个月的录像资料,供家长查阅,有效推动了“透明食堂”建设。另外,威海市加大投入,建设信息化“GPS校车监控监管平台”,并为每辆校车配备车载GPS系统及监控探头,确保农村校车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