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洒满学生心田

本报记者 刘再敏
  “孩子进入阳光100小学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爱上学了,爱参加集体活动了,自信心足了,性格也变开朗了。”家长葛女士激动地对记者说道。在济南市阳光100小学,记者与二十几位不同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深入交流,学生们的表情和言谈举止写满了“阳光”,家长们对学校的信任也溢于言表。
  2007年9月1日,与济南阳光100国际新城小区配套新建的阳光100小学交付使用。把今天的学生,未来的小区居民、市民、公民、国家建设者向什么方向培养?以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引领师生前进?这是校长史俊当时的思考。
  阳光,能带给人温暖、光明、平和、灿烂。教育如果一如阳光般明媚,一定是令人愉悦、和谐的教育。在史俊的心中,一直在追寻一种阳光般的教育。她认为,阳光般的教育是爱智共育的教育,在爱的润泽和智慧的引领下,达成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和谐发展。于是,实施阳光教育,培养阳光学子成为学校的办学追求。围绕阳光教育理念,学校确立了十六字的培养目标——“举止文雅,高贵大气,民族情怀,世界眼光”。 
爱智共育的阳光课堂
  记者在六年级(2)班感受了一次学校的“阳光课堂”——英语课例研讨活动。教师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对学生鼓励不断,学生们不时发出轻松的笑声。听唱英语歌、模拟采访、英语小品剧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兴趣盎然,师生、生生间互动频繁。
  “像这样‘爱’与‘和谐’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注重互动、爱智共育、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课堂表现,正是阳光课堂的主要特征。”史俊介绍说。目前,学校的《小学“阳光课堂”的构建与研究》课题成果已经通过了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专家组的鉴定。
和谐睿智的阳光团队
  建校之初,区教育局为学校配备的20名教师是从全区学校抽调的。同时,生源小区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可以说,师生均是带着各自成长环境文化的烙印走进这所素有“移民学校”之称的年轻学校的。在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倡导教师树立平和、宽容的阳光心态,形成了以“团结、支持、包容、理解”为内涵的“人”字形团队精神,增强了教师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形成了互动共享、和谐睿智的阳光团队。
  学校实行的团队一体化评价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全体教师的例会改由年级组团队主持,令人耳目一新。新形式的“行进品味”、“智慧分享”等四个例会板块成为全体教师的期待。学校还发挥阳光讲坛的作用,邀请知名专家登上学校的阳光讲坛传经送宝。
  “我受益于语文组这个优秀的团体。”刚参加工作两年就取得了全区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的谷翔老师发自肺腑地说。她清晰地记得参赛前夕,梁丽、卫娟等语文组老师紧张忙碌地集体帮她备课备赛的情景。语文教研组团队成就了多次获得省市优质课一等奖的梁丽等中年名师,也成就了谷翔这样的年轻老师,团队成长为全市优秀教研组。
  青年教师田丽娜擅长版画。为激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力量,学校支持她开发了版画阳光课程,设立了丽娜版画坊。现在,师生的多幅作品已入选全国优秀作品集,田老师的版画课还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自主多元的阳光课程
  “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打一手漂亮的网球、背诵三百首经典诗文、学会演讲、能用流利的英语对话、掌握一项特长”是学校阳光课程设立的6个目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网球课程目前已发展成为支撑学校特色的课程,已经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在全国短网大赛中,学校包揽了所有的亲子项目冠军。除网球、版画等阳光课程外,学校还设立了长笛等社团课程。家长义工课程也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学校家委会对家长的职业进行调研,选取了医疗健康等五大项作为学生了解社会、培植职业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均由家长结合个人专业特长义教。
个性丰盈的阳光品行
  学校对德育目标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构建了“阳光品行成长树”,将德育目标直观化、具体化、体系化,开发了以培养阳光品行、树立公民意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生活技能大赛、爱心捐助、爱心童话剧等,将德育工作根植于实践中。“阳光品行成长树”的构建,让所有的老师、学生、家长一目了然。它既是德育目标,又是学生不断成长的榜样。
  各种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在校园中卓有成效的开展,使学生们在一个个活动中有了提升,有了改变。现在,阳光100小学的学生们个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文雅的举止,初步树立起基本的道德素养,家长、老师们欣喜地看到了他们的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