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正是扬帆时

本报记者 任敬梅 通讯员 傅瑞丑
  2011年12月16日,省政府创建教育工作示范区验收组宣布,滨州市滨城区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通过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验收,报请省政府批准后进行表彰。这一喜讯使全区人民倍感振奋。滨城区这个经济较薄弱区是如何获得这一荣誉的?创建工作给滨城区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政府重视是关键
  “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是衡量区域教育工作的一把权威标尺。成功争创,是近50万滨城人多年的夙愿,也是历届区委、区政府班子及全区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工作目标。实现目标,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滨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焦本强在2011年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动员会上说。对于创建工作,全区上下达成了共识:创建教育工作示范区是实现“两个提前”滨城教育中长期目标(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前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区域教育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的时代要求。
  自2004年启动创建工作起,滨城区就建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协调、调度创建工作,共召开全区创建工作调度会议8次。区委、区政府把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区作为2011年全区十件民生实事之首,举全区之力,确保争创成功。区委常委会、政府办公会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给予大力倾斜,做到了“五个优先”,即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需求优先满足、教育干部优先配备、学校建设工程优先确立为重点工程。区级领导都有自己的联系学校(幼儿园),帮助解决难题,力促公平均衡。区政府出台了《滨城区关于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5个文件,让创建工作“有法可依”,还定期印发《创建月报》,搭设交流督促平台。
加大投入是基础
  投入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滨城区政府积极拓展思路,多方筹资,较好地保障了资金需求。区级财政拿大块。2009年至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长,分别达2.42亿元、4.04亿元、5.07亿元。城乡小学的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2007年的240元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700元,初中由340元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900元。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按调整后的征收范围和标准足额征收,并按季度拨付教育部门使用。自2011年开始,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了教育资金;现正筹划从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此外,还通过乡镇(街道)拨一块、土地置换筹一块、社会各界捐一块、城乡学校结对帮一块、招商引资集一块等方式筹得近亿元学校建设资金,涓涓细流汇成了滔滔江河。
  滨城区以创建示范区为契机,一手抓教育教学管理,一手抓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了办学内涵。对事关教育发展的大事,区委、区政府都充分尊重教育部门意见,确保了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权威性和积极性。
  通过标语、电视、报纸等途径全面宣传创建工作,让“创建示范区就是促进滨城发展、创建示范区就是建设滨城明天”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学校充分发挥各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深挖学校周边的各种资源。
加强考核是动力
  争创示范区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为了凝聚各部门合力,区政府打出了“组合拳”。创建工程实施以来,先后召开了2次动员大会,由区委书记、区长主持,由乡镇(街道)、有关区直部门、区直学校的党政一把手和相关责任人参加,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攻坚克难,确保争创成功。区政府与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目标,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邀请省市示范区验收专家为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专题辅导,认真学习《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督导评估方案》等文件,让每个单位至少有一位创建工作的明白人。定期组织调度会,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将没完成、没干好的工作列入争创工作台账,限期整改完成。召开联席会议,相关职能单位参加,定期研究创建的重点工作,明确分工、合力推动,如改善办学条件由各乡镇(街道)负责,增加教育投入的问题由财政局负责,教育附加的征管用由国税、地税和财政局负责。滨城区教育局局长张满堂对记者说:“考核就是杠杆,将创建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和有关区直部门的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将其作为考核单位党政干部的重要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优质发展是收获
  成功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是滨城教育的一座里程碑,是教育新旅程的光辉起点,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重教兴学氛围更加浓厚。在2012年2月召开的滨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十件为民所办实事,其中,前三件均为教育实事。“教育是最大民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办学条件更加优化。2012年,滨城区计划投资9788万元,新改建幼儿园22所,目前,已完工投入使用幼儿园14所,在建幼儿园7所。投入350万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校车政府补助工程,全区现拥有校车59辆,城区中小学和所有具有派车条件的乡镇(街道)实现了平安校车全覆盖。启动了扩建区第六中学、新建区第八中学和区第二中学初中部3个城区学校项目,规划投资3亿余元。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公开招考教师99名。投资近40万元,启动了“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训项目,通过“班集体建设工作坊”建设,全面提升了全体中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水平。
  各类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协调,一批“规范+特色”的学校脱颖而出。滨城区第三中学、第六中学、授田英才学园等已成长为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2012年,区职教中心被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学校。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全省领先,拥有省级“十佳幼儿园”2所。
  素质教育成果更加丰硕。滨城区开展中小学生周末假日阳光体育活动,全区24所城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双休日、节假日全部向学生开放,启动了15项体育活动和赛事,组织181名专业志愿者担任辅导教师。近两年,滨城学子在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全国智力运动会等国家级赛事中共获得8个冠军、10个亚军的佳绩;在国际跳棋亚锦赛暨亚洲青少年国际跳棋锦标赛中,获得1个冠军、2个亚军。2012年5月,成功承办“2012年阳光体育科学健身校园行”全国启动仪式。全区中小学书法教育“十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全区中小学翰墨修身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