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教育发挥“雪球效应”

本报记者 董国华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致力于走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开拓创新之路。内涵发展路径明确清晰,品牌学校建设各美其美,优质均衡积聚的“雪球效应”越滚越大。
探索独具特色的内涵发展路径
  教育是民生之基。济南市市中区在发展路径上,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以机制创新、工作创新,破解“公平”与“质量”这两大重点和难点,教育整体水平和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
  南上山街小学是一所有着48年历史的学校,“老化”的校舍已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为此,市中区决定投入近3000万元在原址建设新的校舍。随后,区政府又投资3000多万元购买了位于杆南东街的原济南职业学院校区,进一步盘活了教育资源。
  为教育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市中区不遗余力。在市中区,从政府到部门,对教育厚爱有加。仅2012年上半年,全区就投入1.04亿元,改扩建25个项目,通过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让所有的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
  硬件提升了,校园也变漂亮了,但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更好地回应群众新期待,市中区转变发展方式,在内涵与特色两个发展点上做文章。按照“张扬差异、各美其美,内涵发展、优质均衡”的发展新思路,该区纵向上在建设“合格学校”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解决不同层次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问题;横向上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解决教育发展中人的问题,为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实践证明,市中教育构建的“纵横交错”立体网络,破解了教育如何保持高位发展的难题,让教师教得愉快,让学生学得投入,让教育变得幸福。
  为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他们还充分发挥名校的品牌效应,通过品牌学校扩张、输出管理、嫁接新校等形式,打造一批新的品牌学校,形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增长点。目前,经五路小学进驻万达广场,区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的育晖小学成为纬二路小学分校,领秀城育秀中学分别由育英中学和胜利大街小学管理,泉景中学分别由实验初中和胜利大街小学管理。
  胜利大街小学实施“一托二”战略,“宽基教育”品牌在领秀城和泉景校区落地生根。这所具有60多年光荣历史的泉城名校,“务实”的教风和“上进”的学风催生了其内敛含蓄的气质和笃实创生的文化。
倡导各美其美之追求
  每一所学校都精彩,才是教育内涵发展的真谛所在。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市中区辖区内的学校不追求简单的“大”,而是靠走内涵发展之路,张扬差异、各美其美。为打破“千校一面”的壁垒,他们鼓励各学校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实行错位发展、特色办学,从而打造“品牌学校”,让区域内的学校百花齐放。
  纬二路小学是市中区的一所“胡同小学”。坚持“最大程度成全每一名学生”的核心理念,实施“小班化”教育,现在已成为这所学校的品牌形象。他们开发的“童乐汇”成长课程为每名学生搭建了成长的舞台,代表播种希望的“种子卡”让学生在校6年每年都能实现一个小小心愿。教育所散发出的生命力,让这所隐没在小巷深处闹中取静的学校声名远播。
  作为“天井学校”的济南第二十七中学,更是在小天地里做出了大文章。他们的小项目——乒乓球、围棋、国际跳棋,都曾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比赛;他们的“小班化”教育从全体到个体再到关注个性发展,让每名学生都获得成长的空间;21个学生社团,更是在这个“小天井”里为学生们放飞青春搭建了坚实平台。
  一个“点”上的创新做法,往往引发一场“面”上的开花结果。“品牌学校”建设,让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雪球效应”不断释放持续发展的正能量。教学、课程、德育、管理等特色项目成为一所所学校的“招牌”,这些特色在学校发展中形成领军优势,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的“水涨船高”。
打通人才培养之经纬
  记者在市中区教育局采访时,看到了这样一本刊物——《教育经纬》:“经”是教育经,有高端、有前沿、有声音、有对话,更重要的是有普通教师对教育的看法;“纬”是生活,有感受、有格调、有印象,引导教师感受生活的五彩斑斓,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经纬交错,架构起了助力教师成长的一座现代化立交桥。
  在市中教育人眼里,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们鼓励教师不当苦行僧,而要做一个乐者、智者。所以,他们尽量少开会、开短会,留出凤凰彩票给校长,让他们去考虑学校的发展。上行下效,校长也给教师留出更多的凤凰彩票,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但教育家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在这方面,市中区教育局所担当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千方百计当好沃土。从2003年的首席教师到2006年的首席班主任,再到2008年的教师梯队建设,市中区为教师的成长积极搭建发展平台。从新苗教师到新秀教师,再到能手教师、首席教师、风格教师、功勋教师的教师培养梯队,市中区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追求,能够乐于教育、智于教育,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在市中区,还有一个民间组织——“名校长工作室”。作为教育部门的智囊团,他们定期研讨教育的大事、难事以及热点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思路。市中区教育局还通过“名校长工作室”进行辐射,给校长们搭台,让校长们当主角。7位“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每人带3名徒弟,手把手地传授治校之道。目前,市中区已有90%的校长参与进来并从中受益。
  从建设“合格学校”到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市中区构建的教育发展纵贯线,充分激发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愿望和积极性,推动了全区教育内涵发展。对市中教育人来讲,这只是一个新的开端。这个开端所勾画和展示的,恰恰是他们追求教育理想极致的主题,那就是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