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如何驶上平安大道

本报记者 张玉波
  近两年来,在有关学生安全层面,“校车”可以称为一个热词。
  校车一头连着学生,一头连着家庭和社会。校车安全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仅事关学生的人身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特别是自去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对校车的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校车安全工作。但是,校车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让校车长久平安开行,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待深入研究,以便得以彻底解决。
校车事故频发倒逼校车国标出台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人口逐步减少,农村学校撤点并校步伐加快,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却不到位,造成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存在隐患。
  据了解,2001年至2010年,全国小学由49.1万所减少到25.7万所,其中农村学校占减少总量的87.6%;初中由6.7万所减少到5.5万所,其中农村学校占减少总量的91.7%。由于我国城乡差距大,农村道路条件较差,校车车况良莠不齐,交通状况复杂,车辆超载等交通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交通安全成为牵动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神经的一件大事。据统计,当前我国约有200多万辆校车,这些校车中只有28.5万辆经过正式注册,其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只有2.9万辆,仅仅占10.2%。
  教育部虽然在2005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并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由于多种原因,校车事故仍然不断,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到2011年,报刊、网络报道过的校车事故就达到48起之多。有学者统计,在校车事故死亡者中有74%是农村学生;49%的校车事故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50%在幼儿园。
  校车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此后,《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例》、《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等相继出台。2011年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预防和避免儿童各种意外伤害,特别要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安全工作,并作出了“要让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的重要指示。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此后,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迅速出台,并在2012年4月5日正式公布施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了政府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规定了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健全了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设定了校车使用许可;赋予校车通行优先权;对校车最高时速和严禁超载作了明确规定;对违法使用车辆或提供校车服务、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等,分别规定了法律责任,使校车安全终于有了法律保障。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校车新政”,使校车终于有了“国家标准”,为规范校车市场奠定了基础,让校车成为国家“最坚固、最安全”的汽车有了可靠保障。
多种地方模式破解校车运营难题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为校车行驶画出清晰可辨的“安全线”。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巨大,如何让《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落地生根”,让校车真正安全运营,离不开地方政府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为探索校车安全运营的路子,2011年,教育部在浙江省德清县、山东省威海市和无棣县、辽宁省桓仁县、黑龙江省鸡西市、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等6个地区开展了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工作试点。这6个地区有的实行公交模式,有的实行客运模式,有的实行专营模式,校车运营模式各有特点。其中,浙江省德清县投入2000万元购入79辆校车,同时成立专门的校车管理公司负责运营,6000名学生享受到校车服务;无棣县实行校车月票制度,学生每人每月乘车费用为120元,对乘车学生,政府财政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威海市新购校车全部由政府采购,此外,政府财政每年再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辆校车1.5万至2.2万元不等的补贴。
  威海市在2012年8月制定出台了《威海市农村校车运营管理工作试点方案》,从原有的以“政府采购、社会参与、财政补贴、费用减免、统一标识、学生专用、部门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校车运营模式过渡到“政府主导、公司运营、因地制宜、加强监管”的校车运营新模式。新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公司运营;二是政府购买车辆,专业公司运营。
  另据了解,辽宁省新民市成立汽车客运公司,实行“政府统筹、交通主管、乡镇协管、教育配合、公安保障、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校车营运模式,使各方利益得到了平衡,带来了“孩子安全、家长放心、车主赚钱、公司盈利、政府满意”的多赢效应。
  浙江省温州市的《温州市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办法》规定,3年内,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购置的未达国标校车将逐步更换为国标专用校车。到2013年底,所有学校校车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的车辆,都要安装使用带有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功能的行驶记录仪,并接入当地公安、交通部门监控平台,加强监管。
  河南省郑州市的《校车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规定,郑州将在城区公交覆盖地区建立沿线公交与中小学挂钩联动机制,在中小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开设专用公交车接送学生。
 福建省平潭县对校车实行“政府采购、企业管理、学生租乘、部门监管、政策扶持”的运营模式。校车全部由政府出资购买,交由公司运营,公司根据乘车学生分布设计线路,学生乘车费用参照公交价格标准。同时,政府对企业运营校车进行补助,调动企业运营校车的积极性。
  山东省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推广四种模式规范校车运营。其中,“政府补贴、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是通过政府税收减免、以奖代补等方式,对通过审查备案的校车予以政策激励;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模式,就如无棣县实施的政府投资统一购置校车,实现城乡校车全覆盖的运营模式。此外,还有淄博市张店区实行的“政府购置管理、学校使用”模式以及招远市和东阿县实行的“政府主导、企业捐赠、公司运营、政府补贴”模式。据悉,山东省将尽快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校车购置运营保障体系,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争到2015年,实现全省校车基本满足乘车学生需要的目标。
  综观各地校车的运营模式,我们发现,让校车购置资金有来路,运营有秩序,管理有规范,安全有保障,监管要到位,关键是政府的强力介入,政府不可缺位。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的配套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教育、公安、交通等所涉政府各部门必须担当起各自职责,不推诿,不扯皮,不失职,积极作为,扎实落实条例,确保监管到位。
问题依然复杂,校车前路并非坦途
  校车安全问题看似只是简单的交通事故,但其背后有复杂的原因,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现状的一种现实反映,是各种矛盾持续累积的结果。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不会一蹴而就。解决校车问题不能教条地通过“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单一定向方法,不能简单地通过增加校车数量、提高校车技术标准等表层措施来解决,必须全面分析,科学规划,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系统解决。
  首先,各地政府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教育因素。规划学校建设时,切忌脱离农村实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实际,防止盲目贪大求洋,追求规模效应,不能一刀切地大搞“高中进城,中小学进镇”运动,以免中小学生上学距离过远,人为制造“上学难”。应当根据当地生源数量,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确保学生合理的上学半径。同时,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尽快消除薄弱学校,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学生都能就近入学接受均等、优质的教育,从根本上减少乘车学生的数量,消除校车安全隐患。
  第二,各地应尽快制定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各级财政如何负担校车购置费用作出细化安排,努力探求符合当地实际的校车运营模式,在预定的凤凰彩票内充实标准校车数量,满足学生的乘车需求。可以考虑实施“大公交化”战略,将校车与城乡公交化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城市公交的作用;对校车日常运营、监管进行细致的责任划分,对乘车学生及其监护人加强安全教育,使教育、公安、交警、交通、学校、司机、家长及学生等都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杜绝责任不清,减少校车事故。
  第三,加大对“黑幼儿园”和非法民办培训机构的打击力度。综观校车安全事故,幼儿园占了接近一半的比例,而非法幼儿园又是校车事故高发之地。相关政府部门应时刻高度重视,对未经审批、手续不全、非法举办的黑幼儿园、非法民办培训机构等加强监管,及时取缔,坚决杜绝黑校车和不合格校车上路。
  第四,要整合力量,统一管理,严格责任追究。校车安全涉及多个部门,容易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不出事都管,出了事都不管”的问题,因此各地应创新管理办法,成立校车管理办公室,整合各部门职能,做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处罚。要完善监督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变事后追究为事前问责,减少校车事故发生。
  第五,加强交通秩序整顿,普及校车文化。校车安全运营不仅仅在于学校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交通参与者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校车要自觉避让,确保校车的优先通行权。要加强对校车司机的培训和教育,杜绝校车司机交通违规。要通过宣传、活动等形式,加强全民的校车安全意识教育,设置“校车日”,建立校车安全长效教育机制。要加强校车文化建设,让全体公民都能以校车为先,以礼让校车为荣,创造良好的校车通行环境。
  校车安全是个系统工程,要预防学校校车事故,国家应当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在“学校安全立法、投入、安全人员和设备配置”三个方面系统考虑。地方政府应当转变观念,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发展第一要务,在重视和完善学校安全教育立法,切实增加学校安全经费投入的同时,及时研究完善校车标准,合理配置校车资源,多渠道地筹集校车购置和运营资金,尽快科学合理配置学校安全人员和设备设施,千方百计解决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真正让校车驶上“平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