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家庭教育之根

郝尚伟
  家庭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或者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答案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原因是,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而做人的根本又在哪里?那就是具备良好的德行。正所谓:“德者,本也。”德行的根本又在哪里?就是孝道。《孝经》上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如果我们不对孩子进行德行的培养和孝道的教育,那么孩子一定不会教育好,他的一生一定会失败。
  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姐妹尽“悌道”,他的人生才是幸福、圆满的。以上归结为一句话:孝悌家风的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当前,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应该把握住这一点。
  孝道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根本。《弟子规》开篇第一件事,就是教人学习孝道。请大家看看这个“孝”字:上边是一个“老”字头,下边是一个“子”字,“老”和“子”合为一体。意思是:“子”在“老”身边,背负着老人;上下两代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可见,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就是孝。
  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血脉和家训,既是父母生命的延长,又是父母的化身。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那么他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因此,我们的古代先贤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行“孝”,不能离开“敬”。每一个人都要从内心里恭敬父母。家长要教育孩子这样做,自己也要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出榜样。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敬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是都要出自敬爱之心。如果只是给父母一些吃的和穿的东西,而不敬重父母,那么跟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子女对父母一定要恭敬。
  孝敬父母的关键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论语》里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作孩子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有一些要做的事,孩子们都抢着去干;在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父母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就可以算‘孝’吗?”这话在当今社会仍然十分适用。是啊,给父母吃的穿的并不难,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如果给父母一个恶声恶气的坏脸色,那么即使他们天天吃山珍海味也不会开心。因此,好脸色是孝的基础。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家庭就会变得和睦,社会就会安定团结。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孝道。这是因为,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不会让父母操心,而会尽力让父母开心。孩子有孝心,父母就会放心、舒心、安心。
  当然,家长教育孩子学习孝敬,自己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特别是年轻的学生家长,更要对自己的父母孝敬。比如,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多给父母打电话;在节假日,经常带着孩子回老家看看,帮助老人做家务活儿,与老人聊天,让老人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嘉祥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