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勤俭节约成为校园新风尚

本报记者 李强 通讯员 翟文天
  加强勤俭节约教育,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是淄博市淄川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学期以来,淄川区教体局围绕勤俭节约主题,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着力打造节约型校园,让每一名学生养成自觉践行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思想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
  “淘米水可以刷碗,剩余的铅笔头可以套个笔套继续使用,写完的本子可以利用背面当草稿纸用……”日前,淄川区罗村中心小学以德育课堂为依托,组织开展了“节俭金点子”征集活动,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争相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3月22日,淄川区般阳中学举行“厉行勤俭节约”签名仪式,在学校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全校2000余名学生在印有“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横幅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表达了践行勤俭节约的坚定决心。
  为加强勤俭节约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生活的习惯,淄川区各学校按照区教体局“勤俭节约教育月”活动要求,广泛开展节俭教育进课堂、争做勤俭节约“小标兵”、厉行勤俭节约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光盘行动”,打造节约文明校园
    “这些看似普通的饭菜,是经过食堂师傅的辛勤劳动做成的。今后,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争做‘光盘一族’,切实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近日,淄川区西河中心校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食堂,同学们目睹了饭菜的制作过程,初三(3)班董桂峰同学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过去,每一顿饭我都得收两桶剩饭菜,看着实在让人心疼。自从学校开展‘光盘’活动后,明显感到学生打的饭菜少了,吃干净了,几乎看不到剩饭菜了。”淄川区昆仑中学食堂工作人员王厚霞感慨地说。
  为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勤俭节约,淄川区各学校开展以“节约校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珍惜每一粒粮食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元钱,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浪费现象。
家校共建,传递勤俭节约正能量
  “以前,我很少考虑家庭中的浪费现象。自从学校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以来,孩子经常提醒我们节约水电及其他日常用品,我们家长也受到了教育。”在勤俭节约教育活动中,淄川区岭子中学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孩子影响家长,让家长也积极参与。
  为拓宽勤俭节约教育渠道,淄川区各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班级QQ群、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密切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号召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建“节约型家庭”,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开展勤俭节约教育,贵在坚持。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拓宽实践渠道,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勤俭节约成为每一名学生的自觉习惯!”淄川区教体局学校德育工作分管负责人如是说。